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生态环境影响机制及其关系研究——以江苏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为例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同时,其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吸收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自2003年起,江苏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如化学、能源、橡胶、塑料、制革、纺织等产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以及本文的难点与创新之处。其次,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阐述污染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问题,介绍污染产业转移的一般理论和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包括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含义和介绍东道国生态环境的定义)。接着介绍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形式及特征,论述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及环境保护强度对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说明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再者,进行计量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物(三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接着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物(三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之间数量关系。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生态环境产生的效应。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并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分别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角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其他文献
中国城镇男性和女性性别工资差异悬殊是一个客观事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歧视因素的影响,也有人力资本禀赋和其他个人特征差异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
长三角地区,具有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水平高、城市基础建设完整、工业体系完备、法治人文环境优良的区域优势。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电子废物回收、处理、处置的循环利用为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资本市场重股市、轻债市的局面大为改观。但是,与欧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还没有全面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市政债券,在当前应对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国内形势下,全面推出市政债券对提高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动力及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