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作为一项人类活动,它的外在表现为人的移动,内在本质却是文化的交流。旅游者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及旅游从业人员发生交往,这种交往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在现代社会中,旅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往方式。与一般的交往相比,旅游交往在地理空间和社会关系结构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我国入境外国游客的日益增多,对这些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文化交互的研究则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和迫切。 本文以旅游行为中的跨文化差异为核心,借鉴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及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理论,依据人地关系的基本原理,基于实证研究,通过对我国入境外国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文化交互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入境外国游客的旅游文化行为及其与目的地居民的交流,并通过对特定地域(旅游目的地)与特定人群(旅游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考察,对客主文化交互效应规律进行深层次挖掘,建立了不同旅游方式的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客主文化交互模式(界定在组织性游客和非组织性游客方面),使之逐渐地形成“跨文化旅游”相关理论的雏形,并为旅游从业者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两个角度切入,运用地理学空间分析的方法以及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分析方法,对外国游客与桂林、西安当地居民的交互行为进行跨文化分析。定性分析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客主交往的文化因素和现象的属性归类、解释及作用机制的分析上。定量分析主要表现在对影响客主双方态度的某些文化因子的数量分析和旅游客主文化交互效应的综合评判上。 在研究内容上,本文首先通过对桂林、西安入境外国游客及当地居民的调查,从东西方民族文化差异的角度研究分析这种差异对游客与目的地居民客主交互行为的影响,并识别出影响客主交互行为的文化因素和其他因素。 其次,通过对旅游客主文化交互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和交互过程的分析,建立了不同旅游方式游客与东道主的旅游文化交互模型,并对客主文化交互的效应进行评判,进而分析客主文化交互效应如何影响游客体验的总体满意度和后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