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大开发实施十多年来,关中地区的社会和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逐渐显现,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新背景下,如何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降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成为一个具有现实紧迫性的新课题。有鉴于此,本研究从全要素生产效率入手,考察在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产出以及土地利用碳吸收量在既定的条件下,对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进行评价和优化,确定各类型用地的最小投入量,以期能为寻求“低碳+高效”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提供一定的借鉴与理论参考。本研究共分为以下7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言,主要对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之处进行了叙述,并对国内外有关于土地利用碳排放、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简要评述。第二章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与模型,首先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低碳土地利用结构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测算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所需的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模型——CCR模型进行了阐释。第三章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分析,简要介绍了关中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从数量结构、结构区域差异以及结构有序性三个方面对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的测算,对各类型用地碳排放量碳吸收量的测算方法进行了明确,进而对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碳吸收量进行了计算。第五章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测算,以求取全要素生产效率的CC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理论模型,对关中地区历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第六章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在对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无效地市进行投影分析的基础上,以投入效率最大化为导向对关中地区各地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并结合各地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七章为本研究的结论与讨论,对本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了概括,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