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韩国语中的格助词是可以体现韩国语黏着语性质的重要成分之一,因此格助词一直是韩国语语法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虽然诸多学者从格助词的分类、形态特征、句法特征、历时变迁和语义功能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颇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不少争议和问题。论文从将韩国语中的格助词看作为多功能语法形式的立场出发,以格助词的语义功能为重点,利用语义地图理论对格助词的多功能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梳理,并以图示的形式,非传统研究中罗列的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语中的格助词是可以体现韩国语黏着语性质的重要成分之一,因此格助词一直是韩国语语法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虽然诸多学者从格助词的分类、形态特征、句法特征、历时变迁和语义功能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颇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不少争议和问题。论文从将韩国语中的格助词看作为多功能语法形式的立场出发,以格助词的语义功能为重点,利用语义地图理论对格助词的多功能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梳理,并以图示的形式,非传统研究中罗列的形式,更为直观的呈现了格助词各个语义功能之间的亲疏关系。并且,以语义地图为基础,通过跨语言的对比考察了格助词各个语义功能的标记性,依据Eckman(1977,1991)提出的“标记性差异假设”和“结构一致性假设”对格助词各个功能的习得顺序做出了预测。论文具体的结论如下:(1)格助词的分类和名称方面:论文中认为“?”和“?”既有固有的意义,同时也表示格;而“?”,“??”,“?”,“??”可以看作是弱化了的后置词。“结构格助词”和“语义格助词”这两个术语虽然不是那么严谨,但是论文采用了这两个术语,即“?”和“?”属于结构格助词,“?”,“??”,“?”,“??”属于语义格助词。(2)格助词的语义功能方面:论文对“?”,“?”,“?”,“??”,“?”,“??”的语义功能进行了再梳理,经过再梳理后的“?”的语义功能有“主语标记”、“焦点”和“主题”;“?”的语义功能有“宾语标记”、“焦点”和“主题”;“?”的语义功能有“处所/位置”、“时间”、“进行方向”、“原因”、“对象”、“状态”、“基准”、“范围”、“列举”、“手段”、“角色”、“行为主体”、“单位”、“强调”和“添加”;“??”的语义功能有“接受者”、“受益者”、“有生到达点”、“经验者”、“有生出发点”、“领有者”、“被使役者”和“被动施事”;“?”的语义功能有“方向(路径)”、“手段”、“工具”、“原因”、“时间”、“材料”、“状态变化”和“资格”;“??”的语义功能有“起点(出发点)”、“处所”、“施事”和”根据”。并且,论文以以上重新梳理出的语义功能为基础画出了格助词的语义地图,从而更为直观的呈现出了“?”,“?”,“?”,“??”,“?”,“??”各个语义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性。(3)预测的格助词各个语义功能的习得顺序方面:二语习得者在习得“?”的语义功能时,先习得“主语标记”后习得“焦点”和“主题”;在习得“?”的语义功能时,先习得“宾语标记”后习得“焦点”和“主题”;“?”的习得顺序方面,以日语、英语和汉语为母语的二语学习者最先习得“处所/位置”和“时间”,“角色”、“行为主体”、“添加”、“单位”、“列举”和“强调”相对最后习得,“进行方向”、“原因”、“对象”、“状态”、“基准”、“范围”、和“手段”在“处所/位置”和“时间”之后,“角色”、“行为主体”、“强调”等之前习得;习得“??”的语义功能时,先习得“接受者”、“受益者”和“有生到达点”,后习得“经验者”、“有生出发点”、“领有者”、“被使役者”和“被动施事”;习得“?”的语义功能时,先习得“方向(路径)”,后习得“手段”、“工具”、“原因”、“时间”、“材料”、“状态变化”和“资格”;习得“??”的语义功能时,先习得“起点(出发点)”、“处所”和“根据”,后习得“施事”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提出银行业支付清算领域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以业务连续性管理为视角,充分运用新的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和优化应急管理体系的思路,为防范重大突发事件提供解决策略。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银行业支付清算领域的应急管理体系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提出将银行业支付清算领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常态化、制度化、信息化的发展路径。
本文基于戏剧文体学和视角研究领域的两个问题所做。第一个问题在于戏剧文体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与戏剧对话相比,舞台指令对戏剧研究亦十分重要,但鲜有人将戏剧文本的这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另一个问题在于视角研究领域。戏剧文本中的视角研究很大程度上为文体学家所忽视,这往往由于视角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叙事学现象。人们倾向于研究小说中的视角,但仅有少数人试图研究视角在戏剧中的作用。然而戏
本文以类型学视野下的存现范畴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存现句式相关成分如存现主体、存现动词以及相关的时体特征、格特征,同时对存现句式语序与语言语序的类型特征以及相关句式如处所句式、领属句式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班图语系等语系语言的存现范畴的跨语言考察,试图寻求跨语言中存现范畴中的蕴含共性,同时结合语义地图模式、语言语序类型、认知语言学理论、生成语法理论等试图探寻
埃德加·斯诺花费近五年时间编译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他坦承编译过程让他收获很多,可视为《西行漫记》的前奏。不仅如此,《活的中国》选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外译起步阶段最为成功的一次努力,为打破当时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做出了贡献。然而,国内外学者却没有给予《活的中国》编译足够的重视,要么忽略不计,要么仅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对外传播的注脚一笔带过。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社会学转向,在新世纪的第二个
作为莎士比亚成熟喜剧阶段的扛鼎之作,《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无事生非》自初版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热切的关注。这三部喜剧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它们创作时期相近,故事情节相似,对爱情层层递进、细致入微的剖析,艺术表现多样繁复。相关论著的发表数量之多,涵盖领域之广,为莎士比亚研究做出了重大的学术贡献。这些研究大体上分为两种,或者是侧重对其中的一部或几部作品之间存在关联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且切入的角度拘泥
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存在的裂缝、水化热过大等问题,本文结合新产业生物大厦施工案例,对裂缝病害出现的水化热、内外约束等原因做出详细分析,并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的模板工程、钢筋绑扎、混凝土运输、浇筑与振捣等环节的施工要点做出研究。从优化配合比、混凝土养护等方面提出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为混凝土施工的裂缝预防提供参考。
地方是研究乔纳森·弗兰岑及其作品的一个关键维度。就弗兰岑的成长经历而言,他一生与诸多地方结缘:在中西部地区度过童年,在东部沿海城市生活,并在大学期间访学德国,加上他的鸟类爱好者身份,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就弗兰岑的创作生涯而言,他的第一部小说便是关于故乡圣路易斯,继而拓展到波士顿、纽约、费城、圣保罗和奥克兰,甚至跨越国界到达东欧和南美。因此,从地方的角度切入该作家作品的研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研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在各个民族团结努力之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使得我国社会文化、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基于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国社会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发展既为我国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素质教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高速安全的数据传输是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认知中继系统融合了认知无线电技术和协作中继技术,有望解决当前频谱资源紧张的状况,已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特性,认知中继系统中面临着窃听威胁。物理层安全技术利用无线信道的随机衰落特性,从信息论的角度提供安全保障,是现有无线通信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集中研究认知双向中继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