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得感”这一词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提出来的,一般用来表达民众在共享改革成果时的幸福感。职业教育协作“两后生”的教育获得感是西部学生在东部跨区域学习,在一个崭新的社会大环境里,对知识、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学习获得和对未来期望的一个综合感受。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拥有技术的社会劳动者和建设者,使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知识。相较于其他模式的教育,如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会更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现有的教育获得感基本围绕“思想政治课程”进行研究,对类似于“两后生”这类特殊群体也基本从项目的角度出发研究。本文以获得感为基本视角,以“两后生”为立足点,探讨“两后生”在东西协作教育项目中的实际需求。本文通过关于教育获得感相关文献的阅读对职业教育协作相关政策及“两后生”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获得感”内涵,阐明了教育感培育与多方教育资源的联系。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协作“两后生”获得感进行实证调查。对来沪接受教育的H学校的22名“两后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借鉴参考扎根理论,通过提取访谈记录中的关键词和短句及同类句式,将其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总结整合,最终提取出65条在沪学习期间的感受与反馈的短句,根据短句形成了26个关于跨区域学习的感受初步总结的概念类别,并将其实施串联,归纳出受教育意愿、教育物质、教育环境、教育诉求情感、教育人际资源及教育产出,这六个组成教育获得感的独立属类,以此作为考量教育获得感的维度。根据6个维度就受访者的外在环境、自我成长及社会实践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教育获得感的内涵,并总结归纳出互依性、时间发酵性及传递性这三个特征。同时,通过研究者及老师的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根据教育获得感的内涵及其特征,得出个人条件、教育环境及社会需求,个体经济和素养、社会支持、学校课程设置、师生关系、就业规划、所读专业的职业前景等因素会对教育获得感产生影响。根据导致教育获得感不足的原因,笔者建议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个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帮助“两后生”提升教育获得感。使东西协作教育项目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围绕学生,生活学习关照学生,社会资源服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务学生。从而增强“两后生”的自信心,提高技能水平,全面发展,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使教育扶贫有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