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三针”穴注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研究穴位注射“颈三针”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探讨“颈三针”穴注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可能机制;比较“颈三针”穴位注射结合针刺与普通针刺对CSA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课题收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的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配到穴注结合针刺组(即治疗组)和普通针刺组(即对照组)中,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选用百会、头维(双)、风池(双)、太阳(双)、悬钟(双)。治疗组加用“颈三针”穴位注射。治疗前后采用ESCV量表和CASCS量表,即《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得分进行评估;并采用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各主要指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在一般资料统计分析上,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上均具有可比性。(P>0.05)  2、临床疗效分析上,经过总共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8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前后通过对ESCV总分及ESCV各项症状指标(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观察,两组组内比较提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有效;通过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穴位注射结合针刺组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方面,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  4、在颈椎病临床评价总分(CASCS)方面,对照组与治疗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而两组治疗后组间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注射结合针刺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  结论:  “颈三针”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普通针刺,此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优点,而且操作方便,治疗时间短,作用持续时间长,切合临床实际,适于针灸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但因为各种因素,未能对其远期疗效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其他文献
【摘要】从教学实践活动出发,小学生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英语知识融于课堂教学和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短短的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一、创设课堂形象情境,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常言道:见景思物,触景生情。利用现有条件和设备,紧
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
期刊
【摘要】英语新课标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策略,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是每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顺应学生心理多动心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
说明文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三大文体之一,不应轻视。但它至今在语文教学中受到冷落。其主要原因是,教者没有深刻认识到说明文在生产、生活、学习中的主要地位。其次是说明文没有记叙文那样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诗歌那样优美的意境,也没有议论文那样的思辨力。它的主要特点是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特征,语言平实准确。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从中学说明文的内容看:
期刊
新课程的预设观认为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需要对个体生命与班级生命的真实了解,并在此了解的基础上,谋划最切实际、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策略,这种预案的价值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生成观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
期刊
【摘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地理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学校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为此,我们近两年来对我校3-6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要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