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与融洽 ——三位哲人的存在主义思想对我创作的影响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在主义哲学起源于一战后的德国,兴盛于二战期间与战后的法国,在当时是极为重要的哲学思潮。在二战之后,随着现代化的趋势席卷全球,以“上帝已死”为主的非宗教化趋势席卷了西方文明世界,随着宗教这种极具包容性的道德框架支离破碎,人类在社会中的归属感与自我的认同感岌岌可危,在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方向化解自己的异化感受之时,存在主义哲学应运而生,并在战后的社会中产生了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存在主义哲学发展至今诞生了许多重要的思想理论。本文主要集中讨论克尔凯郭尔、尼采和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对我的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存在主义美学也是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主义哲学家在追问存在与虚无的问题的过程中,都将目光投向了对艺术和美学的探讨,在该种学说中艺术与美学在侧面开启了存在者的存在,艺术与美也由此获得了理论意义上的根源,这种学说对表现主义之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我对创作的反思,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主要论述的是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对我的创作产生的影响,在文中主要围绕着克尔凯郭尔对宗教神学的存在主义思辨、以“个人”的存在为基础的宗教观点、肯定人的现世价值这几个方面的理论思想对我的创作《存在的圣母》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在论文的第二部分中,主要论述的是尼采的唯意志论对我创作产生的影响,在文中主要围绕着尼采的“上帝已死”、“超人”理论以及人必须信仰自己,构建理想人生的哲学观点对我的创作《自我存在的界限》产生的影响进行的论述。在论文的第三部分中,主要论述的是萨特的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对我创作产生的影响。在文中主要围绕着萨特研究人的具体处境、人的存在的本质是选择的自由以及对人的主观性的论述的哲学观点对我的创作《火灾后之阳光触摸》产生的影响。存在主义的美学观念是围绕着人类精神层面的存在与升华而进行的,这种美与人类的自我感受与表现主义有着极大的不同,从历史上来看,表现主义作为存在主义前一个时期出现的艺术主张,其美学的表现是基于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力、审美观点及情感之上,对于表现主义美学来说,表现本身就能达成美的构建,而存在主义的美学虽然也是围绕着人类存在,但并非是表现诸如生命力、情绪这种自然、自在的存在上,这种存在并不具备任何意义和内容,只具有诸多的可能性,当这诸多可能性落实在实存的人类身上的时候;当这些自然、自为的存在向着真正的存在靠近的时候;当人类的意识向着自我超越的方向前进的时候;当真正的存在向自在的人显现的时候,美才得以诞生,真与美在此得到了统一,这样的美学理念正是指导我在研究生期间进行创作的指导思想。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初中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来进一步提高自己,其中学前教育尤为受欢迎。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2020年国家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培养对象,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推向了前列。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重要地位已成为必然。美术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必修专业课。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生态补偿作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环境的重点,新安江流域作为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试点地区,其生态补偿所存在的法律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层面的生态补偿立法、司法和执法。新安江流域经过三轮的横向生态补偿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生态补偿未进行专门立法,导致新安江的补偿制度缺乏法律上强力支持,民众对于生态补偿工作缺乏可预见性,难以保障自身的利益;法律供给不足导致的生态
学科能力是学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新课标规定历史解释既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能力,也是必备品质。历史解释有不同的分类,历史解释能力的培育也体现了层次递进关系,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培养要求与培育价值。层次鲜明的历史解释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的培育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采用探究性质的教学方法。因为辩论式教学自身具备思辨性、探究性、对话性、规则性等特性,所以针对教学重难点问题的辩论易于激发学生的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逐步与世界相互融合,我国文化产业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给文化创意类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蒙古族“那达幕”大会是蒙古人民非常重要的传统活动,大会将举办很多形式多样的活动,因此在设计礼品过程中不仅要感受体味传统节日蕴意,也要注重对节日礼品包装的实用功能和特殊要求,更要体现礼品的文化和审美价值。本文围绕“那达慕”礼品设计开展蒙古族图案再生创新应用相关研究和分析,通过提炼蒙古族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文化。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明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方向。同时,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方式也已经发生变化,旅游需求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对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的需
语义图示工具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工具和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整合新旧知识,理清知识的层次和脉络,提升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展现教学内容,建构知识的框架体系,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在,语义图示工具已经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了各类教育与培训领域当中。从目前的发展看,语义图示工具应用于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培训刚刚开始,还没有被广泛地推广开来。基于此,本文对语
当今是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新闻正步入“读题时代”。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在新疆,维吾尔文报刊新闻是维吾尔文读者了解国内外最新资讯的主要渠道之一。新闻标题的翻译不仅直接影响着信息传递的精准度和新闻整体的质量,也影响着读者选择、阅读和理解新闻。本文将功能对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新疆日报》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新疆日报》是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对《新疆日报》
译语输出的流利度是口译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保持译语流畅并非易事,日常会话中就包含大量的非流利现象。口译作为一项即时产出的语码转换活动,需要考虑发言人即兴演讲的内容,表达习惯,口音语速等多重因素。一旦认知负荷过载,出现非流利现象也是在所难免。为减少译语的非流利现象,高效传达源语信息,笔者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对2020经济预期的模拟会议为例探讨汉英交传中非流利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笔者参照
在工程教育领域中,为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完成复杂工程项目的新型人才,基于项目的合作式教学法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在男性作为主导的工科专业中,特别是在基于项目的团队合作过程中,女性工程学生其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可能会受到“边缘化”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项目式学习与团队合作对女性工程学生的帮助作用大打折扣。为进一步了解女性工程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学习体验,本研究基于团体动力学理论框架下的团队角色
法国的让-玛丽·勒克莱尔(Jean-Marie Leclair)与意大利的弗朗切斯科-马里亚·维拉西尼(Francesco-Maria·Veracini)都是西方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勒克莱尔《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与韦拉奇尼《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在创作、表演风格上均较为近似——如节奏强烈且跳跃、采用多声部的同时也较强调旋律的起伏、着重速度和力度的变化等。两部作品也使用了较多的装饰音,装饰音的类别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