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Pim-3蛋白与Bcl-2蛋白在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索Pim-3蛋白和Bcl-2蛋白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及治疗前后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DLBCL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Pim-3蛋白与Bcl-2蛋白在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索Pim-3蛋白和Bcl-2蛋白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及治疗前后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DLBCL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血液内科收治的18例DLBCL初诊患者血清样本为实验组(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活检确诊),其中9例患者经4个疗程化疗后达到缓解,治疗方案均为R-CHOP方案,同时收集我院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测定Pim-3蛋白与Bcl-2蛋白在DLBCL患者中与健康体检者之中的具体表达状况,从而对比DLBCL初诊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Pim-3蛋白水平与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表达在性别、年龄、分期、分组、乳酸脱氢酶高低、有无结外浸润、IPI评分及免疫表型等临床因素方面的差别;对比DLBCL初诊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Pim-3蛋白水平与Bcl-2蛋白水平。两个组别之间的对比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案,治疗前后的数据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的方案,来探讨两组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初诊组中Pim-3蛋白与Bcl-2蛋白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治疗前后的数据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的方案来分析两者间有无相关性。结果:(1)在DLBCL初诊患者血清中Pim-3蛋白与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性别、年龄、分期、分组、乳酸脱氢酶高低、有无结外浸润、IPI评分及免疫表型等临床因素上无明显差异(p>0.05)。(2)Pim-3蛋白与Bcl-2蛋白在DLBCL初诊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缓解的DLBCL患者血清Pim-3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DLBCL中,Pim-3蛋白与Bcl-2蛋白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1)Pim-3蛋白与Bcl-2蛋白在DLBC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在DLBCL中,治疗后达到缓解的患者血清中Pim-3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其在治疗前的表达水平,表明Pim-3蛋白与Bcl-2蛋白有可能参与了DLBCL的发生与发展。(2)在DLBCL中,Pim-3蛋白与Bcl-2蛋白具有正相关性,表明两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可能参与了凋亡环节,共同影响了疾病的进程。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肿瘤死亡的第二位。为了改善肝细胞癌的预后和治疗,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导致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希望能发现新的治疗靶点。DNASE1L3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内切酶,TCGA数据库显示DNASE1L3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下调,与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相关,提示DNASE1L3可能在肝细胞癌的
目的:研究M1巨噬细胞标记物CD86及M2巨噬细胞标记物CD163在人结直肠腺癌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并通过构建大鼠结直肠肿瘤模型,进一步验证CD86及CD16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塞来昔布干预对这两者表达的影响,以期为塞来昔布防治结直肠肿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D86及CD163在11组人结直肠腺癌组织(腺癌组)、远癌处的正常结直肠组
目的:探讨YWHAZ对耐顺铂肺腺癌A549(A549/DDP)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采用qRT-PCR和WB检测A549和A549/DDP细胞中YWHAZ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检测A549和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2.将携带有sh RNA-NC或sh RNA-YWHAZ序列的慢病毒转染A549/DDP细胞,构建稳定低表达YWHAZ的细胞株(sh-YWHAZ
目的: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CHIA)是18个糖苷酶家族成员之一,在各种器官的上皮细胞中表达,可以降解含几丁质的病原体,并参与Th2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对病原体入侵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力。在胃中,CHIA主要表达在胃黏膜的主细胞,且先前的研究表明CHIA的下调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萎缩性胃炎有关,但是,CHIA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功能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CHIA在胃癌(GC)发病中的潜在
目的: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临床上肝细胞癌发现时常常是中晚期,治疗方案极其有限。因此,研究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发现更多的治疗靶点非常重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结合蛋白(CRHBP)可以调节多种生理反应。TCGA数据库显示CRHB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下调,提示CRHBP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本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在结肠息肉癌变过程中TRPV6、Gastrin/CCK-B、β-catenin蛋白及m RNA表达,探讨TRPV6、CCK-B、β-catenin在结肠息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CK-B、TRPV6及β-catenin m RNA在正常结肠粘膜组织、结肠增生性息肉组织、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织、早期结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运用Weste
目的: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SLC26A9(Solute carrier family 26 member 9)是多功能阴离子转运体SLC26A家族中的一员,具有Cl-通道的功能。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SLC26A9缺失导致小鼠胃癌的发生,这首次证明了它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27]。然而,SLC26A9在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方法:1)用I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与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风险相关的因素。方法:这是一项基于我院内镜中心医疗资料的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我们回顾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记录,比较72例出血患者与3759例未出血患者之间包括患者、息肉及手术相关的多个因素之间的差异,然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大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elayed pos
目的:探讨sCD40L对白血病Nalm-6细胞株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方法:(1)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CD40L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lm-6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处理浓度;(2)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3)流式细胞术检测sCD40L处理Nalm-6细胞后相关凋亡因子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CCK-8显示:不同浓度sCD
目的:分析信息化联合院内团队血糖管理模式对胃肠外科高血糖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有助于构建更全面、更规范的高质量血糖管理模式。方法:以2018-11-02至2020-05-01入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确诊胃癌、肠癌且合并高血糖的患者329例为信息化联合院内团队血糖管理组(团队管理组),以2017-05-01至2018-11-01入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患者403例通过科室自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