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j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发电必将成为新能源发电的主要趋势。而二者的能量提供的间歇性和随机性是影响输出功率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结合形成系统的互补发电可以更好的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但多数还是作为辅助并网发电系统。将风光互补发电技术应用在风力资源和光照资源更丰厚的高原地区,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作为独立的供电系统向偏远山区农户供电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研究了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找出此技术依然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并介绍本文研究内容和重要意义。对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的风力资源和光照辐射能量数据进行统计调研和收集。研究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分析其运行机理。研究了风能,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PPT)策略。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为独立负载提供连续电源。风和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主要供电源,而电池被用作后备能源和储能装置。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整个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各个模块的仿真模型搭建,最大功率跟踪方法的选择,仿真输入值为当地月平均风速,分别观察系统输出电压、占空比变化、输出功率情况,其中输入当地月平均峰值风速7m/s和光照强度1400W/m~2后系统可以得到很好的稳定功率输出为1100W左右,证明系统具有可行性。最后,对高原地区的偏远农户承担的负载情况做了调研,对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容量进行匹配计算,在满足一般性偏远山区用户日用电4.4k Wh左右的负载需求下,最终计算选择光伏发电系统容量为并联5块400W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系统容量为2台FD-500W/48V风力机;蓄电池容量为选择容量300Ah的铅酸蓄电池共2块。该研究意在解决高原地区偏远农户用电难以及丰富自然资源更大化运用的问题,争取早日应用高原偏远地区。
其他文献
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后,由于大量失血、失液,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导致急性微循环灌注量减少(微循环障碍),使组织和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功能紊乱以及
会议
在富勒烯化学中,对其进行化学修饰是研究富勒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有大量结构新颖的富勒烯衍生物被合成与报道,它们在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
近年来,荧光分子探针作为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手段,受到科研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经典的荧光探针是一类可以将化学信号转变为光信号的小分子,得益于其存在的诸多优势,目前
凋落物分解是全球碳循环和森林养分归还的关键过程,而外源养分和碳源添加影响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固持-释放过程的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布设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我国稠油资源储量丰富,多采用热采方式进行开采。注热蒸汽过程中热量向周围管柱及其之间环空传递,引起管柱和环空中流体的温度升高,进而产生管柱轴向热应力,环空圈闭压力升高
振荡微分方程在分子动力学、天文学、生物学等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广泛存在并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振荡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是很难得到的,因此有效的数值方法是研究振荡微分
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继续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生态问题涉及的面位、因素与范围极广,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合作,实
本文首先在Lp-Brunn-Minkowski理论下引入Lp-对偶混合均质积分商函数.然后在Orlicz Brunn-Minkowski理论范畴内,通过应用该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Orlicz几何空间中相交体和
钛及钛合金密度小、质量轻、具有优异的力学、化学、耐蚀性能,是一种理想的“海洋金属”材料。但由于低硬度、差摩擦磨损性能、恶劣海洋环境下循环腐蚀等问题存在,限制了钛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大面积应用。近年来,在钛材基体上制备改性层已成为国内外本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研究表明,单一改性手段仍难以满足钛材料在复杂工况下的应用。为改善钛材的耐磨耐蚀性能,本文采用表面机械研磨+磁控溅射+热氧化复合表面处理技术,在工业纯
丁烯基多杀菌素是由土壤放线菌须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pogona)产生的新型大环内酯类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与多杀菌素类似。相比多杀菌素,丁烯基多杀菌素具有更宽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