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底层在权力话语和文化话语自我表述中存在障碍,一些有责任感的作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开始关注底层民众生活状态,产生了为底层代言的意识,描绘底层的生存困境,展现他们在这种生存境遇中的生命情怀、血泪痛苦、挣扎与无奈,揭示他们在困境中的人格裂变并赞扬他们的精神坚守,书写底层在生存困境中的人性景观。
刘庆邦将近三十年的小说创作充分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责任感。在创作中,他始终把目光对准农村,对准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煤矿,把农民和煤矿工人作为作品的主角,对于这些草根阶层,没有贵族知识分子式的挑剔,没有如所谓“现实主义冲击波”那样煞费苦心地去写他们与体制之间的冲突,也没有如新写实小说那样去写他们对苦难现实的认同,而是简单平易地叙述了底层惊心动魄的苦难生活,并尖锐批判了底层在苦难中的人性异化,更重要的是歌颂了底层在苦难中不屈的韧性,以及他们在苦难中展现出的人性光辉,让我们看到被遗忘的底层在困境中生发的人生希望,从而对底层在人生惨淡时表现出的人性升华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