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温度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生长发育的历期、寿命和生殖力,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25℃。在较低温度情况下(10℃-15℃),各虫态生长缓慢,但都能正常发育和生殖。而30℃以上对各虫态发育和繁殖产生明显不利影响。通过测定10℃-30℃条件下的生殖力,表明5种温度对生殖力无明显影响,均在正常范围。韭菜迟眼蕈蚊的生长发育温度正好与韭菜的生长发育温度相吻合,表现出对其寄主生长状况的高度适应性。据10℃、15℃、20℃、25℃和30℃下各虫态发育历期,测定了卵、幼虫、蛹的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据此,推测韭菜迟眼蕈蚊在泰安一年发生8-9代。2韭菜迟眼蕈蚊实验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研究了20℃、25℃条件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表明死亡的虫期主要在低龄幼虫期(特别是初孵幼虫)和蛹期,为发育阶段的薄弱环节。通过存活曲线分析,各虫态在发育过程中死亡率很低,其种群的所有个体均能达到生理寿命,说明其生存能力很强。通过种群趋势指数分析,20℃、25℃条件下,下一代种群将分别增加69.93倍和69.78倍。两种温度下的雌雄比分别为1.1:1和0.9:1,接近1:1。3韭菜迟眼蕈蚊羽化行为的昼夜节律和田间活动节律羽化行为的昼夜节律春秋季雌雄成虫的羽化明显呈昼夜节律,即傍晚下午5:00羽化开始增多,至晚上23:00-次日6:00为羽化高峰,白天7:00后至下午5:00羽化较少,而且雌雄成虫的羽化较一致。研究成虫羽化行为,为最大量地和在最好时间提取或收集性外激素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据。成虫田间活动节律实验证明,成虫白天活动高峰在上午9:00-下午13:00,以上午9:00-11:00时活动数量最大。弄清楚成虫一天中的活动高峰,对防治成虫有很大的帮助。4韭菜迟眼蕈蚊性外激素生物活性测定及应用的初步研究利用溶剂提取法和滤纸收集法提取和收集的性外激素,能诱发雄虫产生强烈的典型求偶交尾行为。通过生物测定,雌当量为20FE以上的诱芯对雄虫引诱效果较好。室内和田间测定效果表明,其性外激素挥发性强,引诱雄虫持续时间短,引诱距离短,不能直接用于测报或诱杀雄虫。5韭菜迟眼蕈蚊生殖对策和生殖潜能的研究210对雌雄成虫交尾产卵的后代雌雄分化现象观察表明,其生殖主要以产单性方式(产雌或产雄)繁殖后代,占78.57%;产两性,但后代雌雄数量极不平衡者,占21.43%;产两性,后代雌、雄比例接近者仅占0.95%。即该物种的生殖策略是后代尽量减少产两性现象,这种行为的生态学机制是主要为了避免亲近繁殖,从而保持物种的延续,是一种进化稳定对策。通过6头雄虫分别与多头雌虫交尾产卵试验观察,1头雄虫最多能与8-10头雌虫交尾产卵(指产下全部卵),按同期饲养的每头雌虫平均抱卵量167.85粒算,1头雄虫精子的贡献力为1342.8-1678.5粒卵。表明韭菜迟眼蕈蚊的生殖潜能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