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改革对“体验”的强调与关注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一种与以往“讲授式”教学模式与“训练式”教学模式大不相同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作为对以往知识中心教学的纠偏,课堂中情感的熏陶、生命的体验、意义的生成被置于核心的地位。然而在实践中却出现了许多“泛体验化”与“伪体验化”的现象,使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失去了它的规限,放逐了语文教学的本性,因此,阐明语文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建构一种适合于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第一章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我国从古至今的阅读教学模式,分为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部分。重点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比较大的几个阅读教学模式。这样梳理的目的是为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一种历史视野,在历史的发展中来看待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第二章阐述了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着重阐明了体验在哲学、美学、心理学中的含义及其在教育学领域中作为结果、作为过程和作为方式三方面的含义,并对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言语审美体验”内涵作了分析,进而指出了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为生命取向、情感取向、审美取向和文化取向。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说明了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操作程序以及在实践中所存在的误区。体验式阅读教学所适用的范围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其操作程序为:以感受为起点,以对话为体验深化的途径,以意义的生成为终点。这一操作过程是以体验始,而以知识终。语文体验式阅读在实践中主要存在的误区为不辨文体、不顾文本、不讲知识。结语部分提出了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完美境界,那就是体验与知识的融通。这个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体验化,一是体验的知识化。因此,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既是一种崇尚感性的教学,更是一种注重理性的教学,感性的激发是起点,理性的生成是终点。体验与知识的融通是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完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