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评估基层县级医院新手适应期护士核心能力的基本水平。2.构建适合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课程。3.初步验证培训课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运用刘明的护士核心能力评估量表,在充分评估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省卫生与健康促进委员会关于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的相关内容,构建适合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课程初始条目,通过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形成《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课程》,并在基层医院进行初步验证。(1)基于核心能力的现况调查:选取靖江地区3家基层医院2018年招聘新入职护士共45名,根据刘明《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量表》对其进行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现况调查,分析调研结果及培训需求。(2)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的构建:根据现况调研结果,结合异质人群的质性访谈,形成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需求的课程条目池。基于上述初始培训课程的条目池,征询同等级基层医院培训专家和新入职护士意见,结合文献回顾并依据国家卫健委培训指南,确立基于核心能力的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课程初步模块,选取基层及省内三级医院多层次的18位专家,进行两轮德菲尔专家咨询,该核心课程各条目的可行性进行反复征询、归纳、修改,直至专家意见基本一致,最终构建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课程。(3)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的验证:选择2018年8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新入职护士 31名,采用前期研究确立的新入职护士核心培训课程,制定培训核心知识点、选择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进行预培训,培训周期3个月,评价其新入职培训初、培训后3个月的核心能力,进行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同时培训前后与既往新入职护士常规培训后的核心能力考核指标、护士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测评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1.基于核心能力的现况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评分较低水平,其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咨询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依次得分最低,均低于平均分,尤其新入职护士对核心能力中分析患者危机、适应新工作环境、进行良好的临床决策、综合实施护理实践、职前培训计划等方面的能力条目得分最低(P<0.01)。2.构建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结果:省级、基层培训专家和新入职护士意见结合文献回顾并依据国家卫健委培训指南,确立培训课程,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结果,最终构建8个维度,36节课程,具体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课程7节、临床护理能力课程8节、沟通能力课程3节、关怀能力课程3节、教育咨询能力课程3节、人际关系能力课程3节、专业发展能力2节、法律伦理实践能力课程7节。其中函询专家的平均积极系数为97.2%,平均权威系数为0.731,2轮指标变异范围为0.100~0.234,协调系数为 0.302-0.423,P<0.01。3.培训课程应用主要结果显示:①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前后自身对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咨询教育等7个维度的能力明显提升,有统计学明显差异(P<0.01);②新入职护士工作满意度:课程培训后调研显示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达94.76%,31名新护士对时间灵活性、上司、同事相互间认可度、参与决定程度、受到鼓励及积极反馈的正向次数、敢于承担责任的大小、对环境的自控力等满意度均达99%,自评能胜任护士角色。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与既往常规培训的效果比照:护士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其评判性思维、对病情的观察要点及评估能力,规范动手能力、专科知识的掌握等明显提升,综合实际工作能力提升(P<0.05)。2018年与2017年2016年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结论基于核心能力构建的基层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与国家卫生与健康教育委员会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要求接轨,又能结合基层医院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通过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有助于新入职护士快速适应角色和工作环境,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培训课程可为各基层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