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英语教学由19世纪早期新教传教士来华兴办教会学校开始。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当今英语教学虽已今非昔比,但也决非完美无缺,改革仍是当今英语教学的主题。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和中国英语教学起源,总结早期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特点、经验和教训,以期对当今英语教学改革有所借鉴。正是基于以上目的,文章力图将语言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理论和方法结合在一起,尝试一次跨学科研究。作为西方文化载体的英语,在晚清由西方传教士引入我国学校教育。早期英语教学的开展是传教士为吸引中国学生入学而投放的诱饵,目的在于传播基督教思想和训练为西方贸易掠夺服务的翻译。英华书院和马礼逊学堂是早期最为著名的开设英语课程的教会学校。文章从生源、师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这两所学校的英语教学特点,论述新教传教士于其发挥的作用。虽然传教士兴办教会学校旨在传播基督教,使中国基督化,但客观上却为中国社会培养了一批早期英语人才,包括外交官,翻译,师资和其他社会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英语教学逐步改变了人们对西方世界的陈旧观念,有助于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催化了中国教育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