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并将其应用在本国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我国在合作学习的研究领域起步较晚,但还是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并且开始把合作学习应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应用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理念相符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然而在实践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优化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刻不容缓。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背景下,本研究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试图不断优化合作学习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先是在研读相关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合作学习的含义、特征及理论基础,为合作学习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其次,论文对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再次,从小组组建、教学情境、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指出了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期望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