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十八大“美丽中国”口号的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美丽乡村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乡村聚落景观的提升,民宿、农家乐应运而生,而生产性景观的营造没有受到重视,使得美丽乡村景观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本文以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田园城市理论等理论为依据,系统研究乡村生产性景观的分类、特性、评价体系及营造策略。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杭州市乡村景观建设比较成熟,生产性景观比较突出,因此选择杭州市生产性景观典型的美丽乡村为调研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总结乡村生产性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策略,以期为美丽乡村提供建设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阐述乡村生产性景观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方法及美丽乡村生产性景观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论述。(2)分析生产性景观的理论基础,分别从景观元素、土地利用类型、开发程度及景观功能的角度分析乡村生产性景观类型,并论述乡村生产性景观特性。(3)系统科学地构建乡村生产性景观评价体系。通过调查和评价模型测评并分析了杭州市9个美丽乡村生产性景观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4)总结出合理营造乡村生产性景观的方法策略,根据不同的景观构成要素发展不同的景观模式,从不同区域层级分别研究生产性景观的营造方法。乡村生产性景观营造应在遵循经济、生态、乡土、整体、公众参与等原则的基础上,以维持乡土性、提高美景度、增强可达性和提升景观服务质量为目标,从宅院、村落、村镇不同层级出发,根据景观构成内容的不同发展不同的景观模式,包括大田种植、果蔬种植、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民俗技艺再现、庭院经济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