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自日本引进的自然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6为实验对象,以正常老化的SAMR1小鼠为对照,观察其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变化,股骨及各脏器内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以及补肾法针刺“肾俞”对其的影响作用,探讨针刺对骨质疏松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 1.通过骨形态计量学观察表明,与正常老化模型SAMR1相比,SAMP6小鼠自三月龄起就存在骨质疏松表现,与日本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SAMP6小鼠引进中国近10年来,在我院繁殖成功,其病理性状没有发生改变,是一种新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2.用原子吸收法测得SAMP6小鼠股骨中Cu、Zn、Mg、Ca;脑内Cu、Hg;肝内Mg;皮肤Cu;血清Zn、Ca、Fe含量显著低于SAMR1;而心内Zn、Mg;肺内Cu、Fe;肝内Cu;肾内Cu、Zn;皮肤Zn、Mg;血清Cu、Mg显著高于SAMP1。快速老化小鼠SAMP6与正常老化小鼠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及分布存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其加速衰老和自发性骨质疏松有关。 3.针刺“肾俞”后,SAMP6小鼠骨中Ca、Mg、Zn等的含量增加,血清Cu、肺中Fe含量显著降低,对于血清Ca和Fe以及其他器官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针刺对SAMP6小鼠体内微量元素水平有影响作用。 4.针刺“肾俞”,SAMP6小鼠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针刺对SAMP6骨质疏松可能有良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