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为我国近海桡足类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摄食浮游植物中的藻类,也是各经济鱼类的主要饵料,是海洋主食物网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黄、东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关键种,其种群动态变化对于我国近海浮游植物分布以及渔业资源的补充都有很重要的影响。1999、2005年两次973项目在中华哲水蚤的生活史以及在黄海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于黄海物理、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为我国近海桡足类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摄食浮游植物中的藻类,也是各经济鱼类的主要饵料,是海洋主食物网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黄、东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关键种,其种群动态变化对于我国近海浮游植物分布以及渔业资源的补充都有很重要的影响。1999、2005年两次973项目在中华哲水蚤的生活史以及在黄海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于黄海物理、生物过程(比如夏季冷水团、春季浮游植物水华)在中华哲水蚤种群动态变化中的作用还不明确,同时由于黄海物理、生物环境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这些变化会对中华哲水蚤种群造成何种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的探讨。鉴于中华哲水蚤生活史的复杂性,在不同的生活史阶段黄海物理、生物过程对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影响后果不同,因此其种群动态模型需要结合生活史进行研究,这对于传统的营养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碎屑生态模型(NPZD)而言是难以实现的。基于个体发育的生态模型(Individual-Based Model,IBM)由于考虑了个体不同发育阶段之间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能更好的模拟个体的行为以及个体对于环境变化的响应,为探讨黄海物理、生物过程对中华哲水蚤不同生活史阶段的影响机制提供可能。因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中华哲水蚤个体生活史的IBM种群动态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黄海。本文的中华哲水蚤IBM种群动态模型主要包含六个过程:生长、发育、产卵、死亡、滞育、垂直移动。个体生长、发育、产卵过程都是受温度、饵料两者的共同影响;死亡率的设置考虑了成体对卵的自食以及个体丰度变化引起的摄食压力变化;垂直移动过程考虑了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移动能力,以及在度夏过程中个体的移动特性。对于大多数桡足类浮游动物IBM模型,桡足类在不利环境下的滞育行为一直是模拟的难点。本模型基于油脂消耗假说,将个体体内油脂作为滞育启动、维持与结束的控制因子,同时考虑了油脂在个体生殖腺发育与产卵中的作用,这也是本模型的创新点。本文将模型应用在黄海中部一维海区,在气候态的温度与叶绿素浓度场驱动下,模拟了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季节变化,并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的对比、验证,表明模型能基本反映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根据黄海中部多年际温度剖面分布,分别选取温度场、温跃层形成、持续时间不同的年份的温度作为模式驱动,对比分析了温度环境的改变对中华哲水蚤种群动态的影响;同时利用叶绿素遥感数据,分别改变春季叶绿素浓度峰值强度、出现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分析春季饵料环境变化对于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温度与持续时间较短的层化分别通过提高春季种群的能量积累与减小滞育期间的能量消耗两方面的影响,提高了滞育期间种群的丰度与生物量;春季饵料环境的改变只能对春、夏季种群产生影响,对冬季种群影响不明显,种群的度夏过程起到了一个将种群同步化的作用;春季饵料持续补充时间能够影响中华哲水蚤种群对饵料能量的利用,对滞育期种群变动的影响也最明显。模拟了1998-2007年10年间黄海中部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年际变化,发现对于春季补充期、夏季滞育期、冬季恢复期的中华哲水蚤种群,影响其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种群对不同因素变化的响应不同:相对于饵料环境,春季种群对于温度环境改变的响应最迅速,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春季种群丰度的提高;滞育期间影响种群动态变化的因素较多,相对于层化持续时间与底层冷水温度,春季饵料持续补充时间才是影响滞育期间种群变动的主因;滞育结束后种群的恢复主要与温度、饵料环境有关,但滞育刚结束时种群中C5、C6发育期个体的丰度也会影响后期种群的恢复。本文首次建立了中华哲水蚤IBM模型,并成功地模拟了黄海中部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动态变化,研究了饵料环境与温度对中华哲水蚤种群动态的影响,为将来中华哲水蚤种群动力学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为有效提高粉末TiO2光电催化活性和分离性,以钛酸异丙酯为钛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通过水热-提拉浸渍法在活性碳毡(active carbon felt,ACF)上负载TiO2制备复合光电极(TiO2-ACF)。利用SEM、XRD、EDS对材料的形貌、晶型结构及元素分布进行表征。通过改变二氧化钛前驱液比例和水热反应时间优化TiO2-ACF制备条件,改变电压探究最佳光电催化降解条件。结果表明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TiO2)表面包覆二氧化硅(SiO2)薄膜,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通过优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量、硅钛比、氨水的用量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TiO2用量为0.3 g,PVP用量为0.4 g,硅钛比为2∶1,氨水用量为5 m L,获得了粒径小,SiO2包覆层薄,单分散性好的SiO2-TiO2复合纳米粒子。应用FT-IR,XRD,SEM,TEM和UV-v
患者女性,25岁,农民,因腰痛2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结核”,经反复治疗无效,症状加重来我院就诊。查体:心肺正常,消瘦,L2棘突明显隆起并有压痛。化验室检查:血沉49mm/1小时。x线检查:L1L2椎体结核。临床印象:腰椎结核。B超检查:应用SAL-38A3型线阵实时灰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作腹部扫查,于右肾下极后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凝血异常是IPF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中医学则认为“瘀”贯穿于间质性肺疾病发展的始终,中医治疗瘀证的理论论述详备,针对IPF瘀为核心病机,以活血化瘀作为基础疗法,结合益气、养阴、化痰等治法,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具有副作用小等特点。探究中医药从瘀论治IPF的科学本质对临床实践具有尤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的:挖掘整理《医醇义》关于"火症"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医醇义》中治疗"火症"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次及药物组合、药物性味归经、药物的关联度,提取出治疗"火症"处方的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录入41首方剂,130味药,分析总结出频次≥5的药物20味,常用药对19个,核心组合8个,并得到新处方3个。结论:《医醇义》中治疗"火症"的方剂药性以寒、苦为主,但组方并
目的:阐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肺泡上皮细胞衰老致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构建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免疫组化观察IGF-1的表达变化。体外利用IGF-1刺激A549细胞株(72h)建立细胞衰老模型。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衰老阳性细胞数量。免疫荧光观察IGF-1对A549细胞衰老关键蛋白P16、P21的表达影响。ELISA法观察IGF-1刺激A549细
以介孔黑二氧化钛空心球为模板,通过真空诱导辅助热还原方法在介孔黑TiO2空心球孔道及表面生长等离子体Ag纳米粒子,制备了等离子体Ag/介孔黑TiO2空心球可见光催化剂。用XRD、UV-Vis、SEM、TEM和XP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Ag/介孔黑TiO2空心球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表面Ag粒子的存在显著提升了该复合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使得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增强,从而提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以手术治疗为主,但预后较差,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即使采用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及免疫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9.8%。肿瘤切除程度为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肿瘤复发的重要指标。因脑胶质瘤呈高度浸润
在自然科学和控制工程领域,许多问题都归结为对泛函动力方程的研究。因此很有必要对动力方程进行系统的研究。本论文考察了时标上几类泛函动力方程的振动性质。第1章,叙述了泛函动力方程的研究动态,介绍了时标上的微积分理论和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第2章,研究了时标上二阶中立型动力方程的振动性。首先,运用不等式技巧和Riccati变换方法,考察了时标上一类二阶非线性中立型时滞动力方程解的振动性质,得到了该类方程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