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豆渣为豆制品加工副产物,产量巨大,但大多都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再利用,本研究拟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作为混合菌种来发酵豆渣,以粗纤维降解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来优化发酵过程,最终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基质比例(豆渣:麦麸=4:1)、最适发酵温度为35.5℃、发酵基质水份含量为65%、菌种比例(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4:1)。最优发酵工艺下粗纤维降解率达到了 45.21%,同时发酵后相比于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渣为豆制品加工副产物,产量巨大,但大多都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再利用,本研究拟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作为混合菌种来发酵豆渣,以粗纤维降解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来优化发酵过程,最终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基质比例(豆渣:麦麸=4:1)、最适发酵温度为35.5℃、发酵基质水份含量为65%、菌种比例(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4:1)。最优发酵工艺下粗纤维降解率达到了 45.21%,同时发酵后相比于发酵前粗蛋白含量提升了 38.26%,粗脂肪含量提升了 28.11%,而总磷提升12.12%。将发酵豆渣饲料应用于仙居鸡生产中,设置五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40mg/kg。2%处理组:以发酵豆渣替代基础日粮中2%豆粕。4%处理组:以发酵豆渣替基础日粮中4%豆粕。6%处理组:以发酵豆渣替代基础日粮中6%豆粕。通过仙居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表观消化率、小肠胰脏消化酶、肠道微生物等生化指标来对比不同处理组对仙居鸡生产的影响。结果如下:1.生产性能: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发酵豆渣,对日增重有显著提升作用(P<0.05),采食量方面,4%处理组的采食量最高,与抗生素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渣添加量的提高(2%-6%),可以看出料重比有所上升。2.血清生化指标:添加抗生素和发酵饲料对仙居鸡机体内ALT、ALB、BUN含量影响不大,各组含量均处于一个正常值,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6%处理组显著提高了血清中T-BIL含量(P<0.05),抗生素的添加,能显著提升UA和TC的含量(P<0.05),在日粮中添加2%发酵饲料替代等量豆粕,能够显著提升机体内TG含量(P<0.05),4%处理组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2%处理组与其他组相比SOD含量显著提升(P<0.05),同时MDA含量显著大于抗生素组组(P<0.05),与其他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无机离子方面,各组血清中的磷含量无明显差异,而随着抗生素的添加,血清中的钙、锌离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却有明显提升(P<0.05)。3.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粗灰分、总磷这两个指标上,2%、4%和6%组有提升趋势。4.小肠胰脏消化酶:各组的小肠淀粉酶、蛋白酶,胰脂肪酶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发酵豆渣处理组的小肠淀粉酶与对照组相比,却有所提升,小肠淀粉酶分别提升了 10%、13.18%、6.59%和0.27%,2%处理组小肠脂肪酶含量显著大于其他四个组(P<0.05)。仙居鸡日粮中抗生素和发酵饲料的添加,对胰脏中糜蛋白酶的含量影响起显著提升作用(P<0.05),且提升作用随着发酵饲料添加量的提升而有所增高。5.肠道微生物: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和发酵豆渣的添加,对仙居鸡肠道微生物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综合来看,抗生素的添加显著增加了肠道内分节丝状杆菌的数量减少了梭菌的数目,2%发酵豆渣的添加则显著提高了肠道内的肠球菌属种群数目。与对照组相比,4%、6%处理组鸡肠道中变形菌和螺杆菌等有害菌数目显著上升。综上所述,以2%发酵豆渣替代日粮中等量豆粕,能够提升仙居鸡生产性能,提高消化能力,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环境,具有替代抗生素的作用。
其他文献
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心病毒属,与同科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肠道病毒71以及柯萨奇病毒一样,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肠道病毒之一。EMCV具有广泛的宿主嗜性,主要感染啮齿类、猪及灵长类动物,并导致脑炎、心肌炎、生殖障碍和糖尿病等多系统疾病。本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CMV启动子的EMC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构
随着对奶牛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学逐渐被重视,作为可能影响奶牛泌乳功能调控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表观遗传主要的修饰类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在不同生理状态和健康体况下,奶牛的乳蛋白的表达会受到DNA甲基化的调控。表观遗传受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影响,奶牛的管理环境、饲养条件通过某种机制改变机体的表观遗传修饰特性,并且能将这一改变遗传给后代。热应激会使得奶牛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处于应激
目的 探讨基于案例分析的模块讨论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17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共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5名,研究组25名,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方式授课,而研究组采用基于案例分析的模块化讨论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模块为单元,集中讨论医学案例。对比两组期末考核成绩以及学生对新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学生成绩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virus,PR)分别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当前规模化猪场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红茴香注射液(Honghuixiang Injection,HHXI)是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诸如工业、日用品、医药等各个领域。据预测,到2020年底纳米颗粒材料的年产量将会超过500,000吨。随着纳米颗粒材料的大量生产与应用,纳米颗粒将不可避免的在生产、使用、废弃等环节逃逸至自然环境,并最终汇聚于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纳米颗粒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滤食性海洋双壳贝类大都缺乏运动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炎症疾病,导致产奶量和乳品质的降低,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饲养环境管理不当、病原微生物侵袭和奶牛自身等都可能是其致病因素。Nrf2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可通过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s,ARE)结合,激活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在调控机体氧化还原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与乳腺炎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脂多糖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引起经济性反刍动物发生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重要寄生虫之一,寄生于皱胃以及肠道前端,可导致羊、牛等贫血、虚弱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驱虫药是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之一,但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新型防控措施的研发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已有研究证明益生菌能够有效控制病原体感染,特别是活益生菌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的组成,减少病原体的定植。然
骨骼肌的生成是一个级联的发育过程,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和生肌调节因子家族(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MRFs)在肌肉发育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MSTN是骨骼肌生长的负调控因子,MRFs家族的Myf5和MyoG分别参与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研究MSTN、Myf5和MyoG基因的表达模式有助于了解家鸽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引起人类和动物呼吸道病症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并以其广泛的宿主范围、较快的传播速度和季节性流行的特点成为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细胞不仅是IAV的宿主,更是对抗IAV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宿主细胞与IAV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发掘宿主细胞内具有抗IAV感染功能的限制性因子(Restrictive facto
为了评价蚕种批均匀程度,本研究对浙江省6家蚕种生产单位的50批蚕种进行了不同类型(笼样、常规和混匀)和不同分层(样区、样点和重复)的抽样,获得12597个克卵粒数观察值,并对此进行了有关散卵蚕种的均匀性及家蚕微粒子虫的检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产单位间克卵粒数平均值相差17 7.81粒,不同蚕品种间的克卵粒数平均值相差202.39粒,这种差异可能与品种特性、生产期别、冷藏浸酸或越年消浴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