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对泥蚶血细胞吞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l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诸如工业、日用品、医药等各个领域。据预测,到2020年底纳米颗粒材料的年产量将会超过500,000吨。随着纳米颗粒材料的大量生产与应用,纳米颗粒将不可避免的在生产、使用、废弃等环节逃逸至自然环境,并最终汇聚于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纳米颗粒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滤食性海洋双壳贝类大都缺乏运动能力,且栖息于纳米颗粒易于富集的水-泥交界地带,因此更容易受到高浓度纳米颗粒污染的影响。虽然模式生物中研究表明免疫系统是纳米颗粒污染的主要靶点之一,但到目前为止纳米颗粒污染的免疫毒性仅在少数几个海洋双壳贝类中有所研究,且其毒性作用机理尚不明晰。针对此问题,本研究以目前广泛使用的纳米颗粒纳米二氧化钛和典型海洋双壳贝类泥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纳米二氧化钛对泥蚶血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并从血细胞生理特征与神经-免疫调控角度初步探究了其免疫毒性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暴露处理显著抑制了泥蚶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同时导致泥蚶血细胞的细胞活性、胞内ROS含量、钙离子浓度以及细胞凋亡、钙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鉴于钙信号通路在上述各生理指标响应之间的关键节点作用,本研究通过添加外源钙离子,验证了钙离子在纳米二氧化钛导致免疫毒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钙离子不仅提高了泥蚶血细胞中的钙离子浓度,还显著缓解了纳米二氧化钛对泥蚶血细胞的毒性效应。考虑到神经递质在免疫调控与钙离子内稳态中的重要生理功能,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纳米二氧化钛暴露对泥蚶神经-免疫调控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钛暴露影响了泥蚶体内三种神经递质的含量,降低了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干扰了神经递质水解酶和受体的表达。综上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具有明显的免疫毒性,且其很可能是通过扰乱泥蚶的神经-免疫调控,打破胞内钙离子稳态平衡,干扰钙信号通路,进而导致泥蚶血细胞生理状态和有效数量的减少,最终造成吞噬活性的降低。
其他文献
日粮蛋白水平是制约泌乳反刍动物乳产量及乳蛋白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低下,大量日粮氮不能被机体利用而随粪尿排出体外,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降低日粮蛋白水平是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可能导致泌乳性能降低。因此,如何在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的同时兼顾其泌乳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在低蛋白日粮情况下分别补饲过瘤胃蛋氨酸(Rumen-protected m
本文从蛋鸡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一株益生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确定为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并将其命名为SNK-6。并以唾液乳杆菌SNK-6为对象,首先探究了其生长模型,以其生长模型为基础,探究了影响唾液乳杆菌生长的因素,确定了唾液乳杆菌的发酵条件。而在确定发酵条件之后根据饲料加工的工艺对唾液乳杆菌产品进行了优化,确定以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
铬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在皮革鞣制和金属电镀中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铬用量的增加和不规范的处置方式使六价铬引起的土质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其作为潜在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对肾脏、肝脏和生殖器官的损伤和致癌性已有报道,但其对家禽产蛋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番茄红素作为一种天然植物色素,生物学效应广泛,尤其表现在番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作为饲料添加剂
动物体的脂肪沉积是影响畜禽生产性能与肉品质的关键因素,脂肪组织的过度积累会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并影响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而脂肪沉积过少则会降低肉品品质,因此,调控动物体的合理脂肪沉积是畜牧行业关注的重点。脂肪沉积过程包括由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决定的脂肪细胞数目增多,与成熟脂肪细胞内脂质积蓄决定的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克隆增殖阶段是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接触抑制的细胞再次进入细胞周期进行有
本试验旨在比较瘦肉型番鸭和脂肪型北京鸭的脂质代谢差异,探究鸭血清生化指标与胴体脂肪沉积的相关关系,通过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影响鸭脂质代谢的候选基因与代谢通路。分别选择番鸭和北京鸭初生雏鸭各160只,分为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70d,于1、3、7、14、28、42、70d分别从两组随机选取8只鸭(公母各半),测量脂肪沉积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并对42 d公鸭肝脏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主要试
根据模块化(MES)教学模式理念,探讨将其引入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的可行性,构建本课程MES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对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MES模式结合中医外科学教学现状与培养计划,契合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办学特色,为中医药院校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心病毒属,与同科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肠道病毒71以及柯萨奇病毒一样,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肠道病毒之一。EMCV具有广泛的宿主嗜性,主要感染啮齿类、猪及灵长类动物,并导致脑炎、心肌炎、生殖障碍和糖尿病等多系统疾病。本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CMV启动子的EMC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构
随着对奶牛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学逐渐被重视,作为可能影响奶牛泌乳功能调控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表观遗传主要的修饰类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在不同生理状态和健康体况下,奶牛的乳蛋白的表达会受到DNA甲基化的调控。表观遗传受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影响,奶牛的管理环境、饲养条件通过某种机制改变机体的表观遗传修饰特性,并且能将这一改变遗传给后代。热应激会使得奶牛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处于应激
目的 探讨基于案例分析的模块讨论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17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共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5名,研究组25名,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方式授课,而研究组采用基于案例分析的模块化讨论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模块为单元,集中讨论医学案例。对比两组期末考核成绩以及学生对新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学生成绩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virus,PR)分别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当前规模化猪场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红茴香注射液(Honghuixiang Injection,HHXI)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