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束在湍流大气和傍轴光学系统传输性质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eyg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的产生和应用使现代科学和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出现了一些新的学科和交叉学科,促进了激光加工,激光通讯和激光大气遥感等技术的发展。在激光科技领域,激光光学研究激光束在各种介质和光学系统中的变换和传输特性,以便按应用的要求对光束进行控制。在一些实际应用中,人们广泛地研究了激光在湍流大气或有光阑限制的光学系统中的传输特性。本论文主要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拓展Huygens–Fresnel原理和Wigner分布函数的二阶矩理论,研究了一些激光束如空心光束和光束列阵在湍流大气传输时的光束传输质量(即M 2因子);(2)基于拓展Huygens–Fresnel原理和Rytov近似研究了一些激光束如完美的和标准的厄米高斯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时的平均光强和有效束宽;(3)研究了激光通过有光阑限制光学系统的聚焦特性。首先,介绍了激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基本理论,在真空中和湍流大气中传输的光束传输质量评价理论和激光通过傍轴光阑光学系统的焦移和焦开关理论。其次,理论研究了空心光束和高斯光束阵列在湍流大气传输的光束质量,得到相干和部分相干空心光束、高斯光束阵列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M 2因子解析表达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真空中,激光束的M 2因子由光束参数决定,但是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时,激光束的M 2因子在传输过程中不断增加,增加快慢由光束参数、传输距离、湍流强度、湍流内标量决定;部分相干空心光束的相对质量因子较高斯光束和平顶光束的质量因子受大气湍流的影响要小。不同阶数的矩形高斯光束列阵,源场时x方向和y方向的M 2因子不同,远场时的M2因子趋于相同。同时我们研究了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时,完美的厄米-高斯光束(EHGBs)和标准的厄米-高斯光束(SHGBs)平均光强和有效束宽、一维部分相干厄米-高斯光束的M 2因子。结果表明:在真空中传输时,EHGBs在远场的光场分布是四花瓣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时,EHGBs和SHGBs在远场的光场分布都是高斯光束,EHGBs的阶数越高受到湍流的影响越小,源场有效束宽相同的EHGBs扩展比SHGBs小;一维相干和部分相干厄米-高斯光束的M 2因子变化的总体趋势与空心光束和高斯光束阵列的M2因子变化相似,但和其光束参数密切相关。最后研究了四花瓣高斯光束通过光阑ABCD光学系统的焦移和焦开关现象,研究表明,四花瓣高斯光束通过光阑的傅里叶数F和光束阶数( m, n )的取值决定了其在轴上光强的聚焦性质,同时给出了本论文的总结和展望。本论文所得理论计算结果对实际光束在大气中传输、光学通讯和光学遥感的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J-环,CN-环的(强)正则性,全文共分二章.第一章通过例子说明J-环与约化环,ZI-环,拟ZI-环不具有包含关系.研究了J-环的强正则性,证明了当R是J-环时,如下条件等价:(1)R是强正则环;(2)R是左(右)SF-环;(3)R是左GP-V-环,且R的每个极大本质左(右)理想是GW-理想;(4)R是左弱正则环,且R的每个极大本质左(右)理想是GW-理想.第二章主要研究了CN-环的
本文分成两个部分,共三章.第一和第二章,我们分别在复空间形式和四元射影空间中研究常数量曲率的子流形,得到了这类子流形的一个分类.在第二部分里,我们研究了拟复空间即广义的复空间形式中的2-调和子流形,得到了一些刚性定理,并推广了相关结果.此外,我们在附录一中给出了一类多项式(α,β)-度量成为射影平坦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并且构造了一类旗曲率K=1的射影平坦Finsler度量.
近年来,随着激光冷却和囚禁技术的发展以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部分原子体系中的实现,原子极化率和色散系数的计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碱金属原子间长程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概括地说,本文联合运用模型势方法和稳定变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基态碱金属原子间的长程相互作用。其优点在于:模型势方法便于确定碱金属原子的基态波函数;稳定变分方法便于计算原子的极化率和色散系数—计算精度高且收敛迅速。具体
自从OCS分子被证明是一个超冷纳米液滴的理想“探头”以后,近些年来实验和理论上对稀有气体(Rg)原子和OCS分子组成的体系的光谱研究越来越关注。这些研究致力于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这些弱束缚分子动力学。本论文对Kr-OCS体系的势能面和束缚态能级作了系统的研究。采用超分子耦合簇理论CCSD(T)方法,以及由原子中心高斯基组(对Kr原子采用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有效核势(ECP)基组aug-cc-pVQZ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是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酶之一,以NAD+或NADP+为辅酶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酮戊二酸,CO2和NAD(P)H,为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及为氨基酸合成提供前体物质。根据辅酶特异性,自然界中的IDH可以分为两类,NAD-依赖性IDH (EC1.1.1.41, NAD-IDH)和NADP-依赖性IDH (EC1.1.
原子激发态的光电离截面是原子光电离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指原子与光子相互作用时,原子从某个能级发射出一个电子的几率大小。本实验运用饱和技术准确测量了过渡金属Ti、V、Cr、Fe和Co原子部分激发态光电离截面。实验结合激光烧蚀技术和超声分子束技术制备自由原子,通过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研究原子激发态光电离,光电离产生的离子由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在275nm-365nm波长范围内,研究了过渡金属原子
第三纪孑遗植物进化历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气候环境变迁对生物的遗传组成、种群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而且可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在广泛群体取样的基础上,利用mtDNA(nad1、nad4)和cpDNA(trnS-trnG、rpl16)基因片段对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地区、进化历史悠久的重要森林树种黄山松及其近缘种(分布于琉球群岛的琉球松和分布于台湾岛的台湾松)展开了谱系生物地理学研究
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aeus)属于世界性分布的昆虫。由于人为因素的结果,可能17,18世纪传入我国,目前在我国各地也都有分布。目前,关于蝶类高级分类阶元的科学界定目前还存在一点疑点;同时,有关它们基因组水平上的分子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还未见任何报道。本研究以菜粉蝶东方亚种为粉蝶科的代表性材料之一,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长PcR技术和引物步移法扩增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同时对
图形适应是视觉心理学和视觉细胞对视觉刺激反应的重要特性之一。高对比度刺激适应能选择性地降低对下一个相似的视觉刺激图形的对比度感知,这种知觉现象叫作“图形适应”。本文通过在体细胞外单细胞记录技术对衰老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对图形刺激反应适应性变化及其脑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细胞外单细胞记录技术比较青年猫和老年猫初级视皮层(V1)神经元对视觉刺激的图形适应性强度,结果发现,老年猫V1区
龟鳖类是地球上古老且形态最为特化的一支爬行动物,全世界现存龟鳖类约有450余种。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负面作用、药用的过度开发以及宠物贸易的影响,龟鳖资源正日趋减少,有些种类已处于濒危,甚至有些种类尚未来得及被科学家鉴定,就已经绝灭。因而研究龟鳖类动物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是共价闭合的双链DNA,大小约1523 kb。由于线粒体具有结构简单、呈母系遗传、很少受到序列重排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