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夜到白夜——从翟永明的创作论其“个体诗学”的建构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诗学"是诗歌评论家唐晓渡提出来的一个诗学概念,它作为诗人创作中区别于"青春期"写作的主要分野,为对诗歌和个体诗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本文以诗人的诗歌和文论中表现的主题和观点作为立足点,以诗歌作品作为主要的参照对象,描述翟永明创作中个体诗学的建构.上篇主要探讨翟永明诗歌中一以贯之的两个诗歌主题——"个人体验"和"命运".下篇主要梳理出翟永明诗学观及在创作中的运用.最后总结指出,翟永明作为中国当代诗坛中第一位倡导和实践真正意义上女性诗歌的诗人,本文对她个体诗学建构的描述,不仅是对女性诗歌"应同时持有文学标准和性别标准"(戴锦华语)这一诗歌批评标准的某种尝试运用,更是显示了以翟永明为代表的女性诗人对诗歌的建设和贡献.
其他文献
论文采用跨学科比较研究的方法,以比较新写实小说和新纪录影像(运动)为契机,探讨二者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第一章从新写实小说叙述话语所引起的情感效果起步,考察其叙述话语获
本文以北村的作品为例,主要探讨了当代中国基督教文学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意义。本论文以圣经神学为观察视角,从罪与苦难、信心与救赎、神的爱与公义、复活生命与神的国度等方面探
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自从19世纪末登上历史舞台起,就以对传统艺术的反叛为艺术表现的原初起点,从创作观念到创作手法,都展现出愈加偏离传统范式的发展趋势。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现代
凌叔华(1900-1990)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群体中的“新闺秀派”作家。她出身名门,才华横溢,其独特的文风备受世人关注,鲁迅、朱自清、朱光潜等对其作品均有评述。在近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只关注汪曾祺小说淡泊和谐的审美风貌与深厚蕴藉的传统文化沉淀,而忽视其悲剧意识,这种情况可能与他作品中悲剧表现形式的独特有关。那么生存的伤痛在他小说中
论文充分借鉴语言风格学的理论成果,罹清了表现风格的审美本质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语料的综合分析、对比,归纳了表现风格这一具有独特审美本质特点的话语手段在言语交际中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论述《古文观止》盛行的表现及原因.第一部分是从产生背景和版本考辨两个角度来阐述《古文观止》产生的契机以及流行的表现.第二部分是从选文角度来阐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大规模都市化进程的出现,都市文学开始兴盛,并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叙事形态和审美范式,成为九十年代最为重要的文学景观之一。但因都市文学与都市的商业、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