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的普及,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和维持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手段。根据调查,幽默类短信与其他类短信相比更受大众的欢迎,它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乐趣与智慧,已经成为当代人们人际信息传播的新宠。而且,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其鲜明的语言特征引起语言学领域中许多学者的兴趣。但极少有学者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过手机短信中言语幽默问题。
模因论是用来解释语言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崭新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模因”,该概念是由牛津大学著名的动物学家道金斯在其1976年畅销著作《自私基因》中首次提到。他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也是模仿的单位。任何信息,只要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都可以被称为是模因。模因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曲调旋律、思想观念、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因此语言不仅是模因传播的载体,而且本身也是一种模因。语言的任何部分(字、词、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所以有“语言模因”(language memes)之说(何自然,2008)。语言模因在模仿与复制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异,产生的语言模因变体会给读者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他们同原语言模因并非完全一致,它们只是原语言模因的仿体形式。语言模因变体或者模仿体与其原语言模因之间在内容、形式、意义、语法结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最终会触发言语幽默的产生。
通过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幽默类手短信中存在大量的语言模因现象,而且这些语言模因在其中充当着制笑的因素。因此,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幽默类手机短信中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我们希望本研究能为手机短信中言语幽默的创造与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章节:
第一章是全文的概述,包括本文的总述,研究范围与目的,研究动机与研究意义,语料收集,研究方法以及各章提要。
第二章文献综述主要涉及两部分。首先回顾了手机短信的起源与发展、定义、分类、语言特征以及以往从传播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手机短信的研究。然后简单回顾了模因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模因的起源与定义,模因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模因的特征,语言模因得到复制与传播的渠道,并论述了语言模因与言语幽默之间的关系。最后,作者给出了手机短信中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构思框架。
第四章首先论述了语言模因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幽默类手机短信中所存在的语言模因现象,并通过大量的语料对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将为下一章对幽默类手机短信中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的继续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五章从语言模因的角度探究了幽默类手机短信中言语幽默在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篇等层面的生成机制。
第六章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指出该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今后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