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人的生存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l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是人类最根本的欲求。人应当如何生存?人生存的价值和本真意义是什么?人怎样实现这种价值和意义,又怎样达到生存的自由状态和生命的美学境界?一般而言,人类的所有问题思可制之为生存问题,生存问题是人类始终面对并永远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所以也是一切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道德与“人的生存”具有密切的关系:(1)道德与人,即与“人的问题”具有密切的关系:道德使人具有属人的特征——涵育人性、锻铸人的本质和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2)道德起源于人的实践需要和生存关切,道德本身具有生存论的意蕴和内涵——道德的本质是求善,至善就是人的生存,因而道德的本质和执著追寻就是人的生存。这是道德与人的生存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的内在本体论依据。(3)道德功能决定了其对人的生存存在着可能——道德的认识、调节、完善和个体享受功能对人的生存、发展、完善和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生存与实践具有密切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人生存的基础,实践创造人生存的一切,生存本身就是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即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育实践活动,才能与自然、社会和他人进行物质、能量、信息、情感等的交换,才能生存下去,并达到更高的生存境界。然而,人类的实践作为一个活动来讲,本身是盲目的,它必须要受到道德和价值的衡准才能真正担保对人的生存的有效性,否则实践活动对人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被抽空了伦理内涵的实践活动将是盲目而可怕的。因而,保证实践始终皈依于人的生存,也即保证实践对人的生存的有效性,对人的生存而言具有根本的意义。道德就是通过直接调节人的实践活动和间接调节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人与己这三大关系,来保证实践活动对人的生存的有效性及三大关系的合理性,以实现对人的生存的某种担保。因而,道德执著于人的生存是以人的实践为中介和着力点的。 由上可见,人类社会一旦出现道德危机,就对人的生存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道德危机就是人的生存危机。道德危机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与道德上层建筑变化的非同步性。所以,加强道德建设,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我们所建设的道德必须关注和维护人的生存,以人为本。因而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道德理论和体系,是当代道德建设的崇高使命。这是理论的驻脚,也是时代的呼唤。
其他文献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述评波伏娃《第二性》中女性气质的形成和本质,使人们认识到女性气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社会或社会制
社,指祭祀社神的地方,后来演化为一种基层行政组织,成为乡里行政体系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私社兴起,并在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私社,也被称为“社”、“社邑”、“邑义”
胃癌是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80万人诊断为新发胃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二位,占全部新发恶性肿瘤9%。胃癌根治性治疗的发展方向是以手术为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我国大学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问题,政府、各大高校以及大学生都在想各种办法来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成为了一
萧红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命途多舛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孤寂体验贯穿着她漂泊异乡、辗转流浪的短暂一生。萧红的孤寂体验主要包括反抗的孤独、爱情的孤独、英年早逝的孤独和创作
目的建立一套关于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实验试虫白纹伊蚊的质量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假设检验中的u检验方法,对室内饲养的白纹伊蚊试虫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一套具体的
义利观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历代思想家们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王夫之在继承前哲义利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义利之辩”发展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
从基于资源与能力的角度阐述了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模式,并具体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中如何运用各种资源和能力。
“义利之辨”在先秦儒家的众多论题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各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几乎都涉及过此问题,其中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都在儒学乃至中国哲学发展历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