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西北沙区生态脆弱,是三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区,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花生产区,发展农林复合系统是稳定农业生长的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为配置农林复合系统提供木本植物材料,本文首先通过花生与林木复合系统配置模拟试验研究了桑树(Morus alba)、杨树(Populu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枸杞(Lycium chinese)6个树种与花生间作的根系分布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养分淋失特征和对花生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在田间研究适宜的树种配置的农林复合系统对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花生与林木复合系统配置模拟研究中,桑树、樟子松、杨树、文冠果、沙棘5个树种促进花生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同时提高花生根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并促进花生根系更多的向上层土壤中分配。枸杞则较花生-花生处理显著抑制了花生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根系长度及根系表面积。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而硝态氮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40-60 cm土层中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有明显的升高。花生与林木复合系统的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对照,木本植物与花生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在养分淋失方面,桑树、樟子松、杨树、文冠果和沙棘与花生间作淋洗液中NH4+、NO3-、TN、TP、PO43-、K+淋洗浓度均低于花生对照;枸杞花生养分淋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花生与林木复合系统可以对养分含量的淋失起到减缓作用,其中桑树-花生复合减少养分的淋失效果最好。花生与不同林木复合系统田间试验研究表明,桑树、樟子松、杨树、文冠果和沙棘5种农林复合模式均提高了花生生长和产量,不同农林复合模式间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同土层中土壤的不同形态养分都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下降的趋势且五种农林复合模式对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大于对深层土壤的影响。整个监测期间多数时间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各形态养分高于花生对照,表明好的农林复合系统能够改良土壤和截留养分,而在施肥后土壤速效养分的下降速度快于花生对照,能够有效地控制土壤面源污染物质的转移。综上所述,桑树、杨树、樟子松、文冠果、沙棘和枸杞6个树种中,桑树、杨树、樟子松、文冠果和沙棘5个树种在配置模拟条件和田间都能够促进花生生长,减少养分流失并改良土壤,其中桑树效果最好。只有枸杞显著抑制了花生的生长,且对营养物质的截留和土壤改良能力都显著弱于花生单作,不适合与花生配置农林复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