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思想底蕴、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真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气魄和文化特色。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博大的文化精神、厚重的文化意蕴、丰富的文化内涵、深邃的文化理念、独特的文化功能而成为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民谣作为活的编年史,记载着时代的更迭与文化的留香。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对于民谣的沉淀、发展与升华提供着文化氛围的晕染与熏陶。因此,山东民谣具有地域代表性、民俗代表性和文化代表性,是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生动体现,进而从中管窥出民众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语域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代表人韩礼德,提出了语域三变量:语场、语旨及语式。本文将在语域理论的指导下,以情景语域分析为侧重点,兼顾词汇语法层,以《中国歌谣集成山东卷》和实地考察搜集到的民谣为语料来源,并将所选取的语料分别归入到情景和词汇语法层面中,通过对民谣的分析与解读,进而探索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语域理论为依托,采用定性和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探究山东民谣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型和特征。本文从情景层面和词汇语法层入手,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情景层面,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变量对《中国歌谣集成山东卷》进行探究,而三个变量又包涵各自的子变量,其中从语场中的话题、环境和社会活动为入手点,探究了《中国歌谣集成山东卷》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别。其中,语场中以劳动歌为主要话题,分别从自然之声和劝力之作两个方面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精神。从自然之声中的农耕歌、植树歌和游牧歌分别体现出“和合之谐”、“悠闲旷达”和“悠游自在”的文化特征;从劝力之作中的号子歌感受出“坚韧乐观”的文化品质,进而劳动歌展现出纵放旷达、苦中作乐的文化精神。环境包括本土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本土环境中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光分别体现出“共生共荣”、“美美与共”的文化特质;人文环境中的宗教和习俗分别体现出“万物有灵”、“知足常乐”的文化特质,进而彰显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充满世俗烟火气息的文化记忆。社会活动分别从采茶歌和节日歌为出发点,通过采茶和庆祝节日的社会活动,传达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潇洒超然”和“乐天知命”的文化理念。语旨主要包括了角色和情感两部分。农民、儿童、历史人物这三个典型的人物展现出“质朴乐观”、“纯真稚趣”、“兼济天下”的文化特质。积极情感从家人、朋友和伴侣三个方面出发,探寻其中所蕴含的“和睦之美”、“忠诚信义”以及“纯洁浪漫”的文化内涵。消极情感中的“憎恨”和“担忧”分别展现出“警世醒世”、“忧而不殆”的文化功能。语式从方言、衬字、内心独白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探究其中蕴含的“本土质朴”、“灵动纯朴”、“含蓄隽丽”的文化意蕴。其次,词汇语法层,通过对具体语料的分析,分别从及物系统、语气情态系统、主位结构三个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剖析。其中及物系统中的物质和心理过程分别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清正益民”、“哀叹凄婉”的文化功能;语气情态系统蕴含着“和睦有则”、“自律有条”的文化理念。而主位结构蕴藏着“惬意悠畅”、“童真意趣”的文化概念。本文尝试以语域理论为依托对《中国歌谣集成山东卷》进行解读与剖析,旨在探索出民谣中所蕴含的文化类型,同时期望拓宽理论的维度,为民谣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