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乙肝病毒围生期传播的影响因素,为防制乙肝围生期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1:1匹配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5年10月01日至2006年9月31日期间,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益阳市中心医院、益阳妇幼保健院共四家医院筛检的580名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队列,追踪观察至分娩,收集孕妇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并收集其新生儿的出生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孕妇的一般情况、孕妇既往HBV感染史、孕妇既往孕产史、孕期并发征史、孕产期其它危险因素暴露史及新生儿围生期情况等。同时收集孕妇肘部静脉血,新生儿免疫前的股静脉血,检测与研究有关的各项指标。以诊断为乙肝感染的新生儿作为病例,按照新生儿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一个月以内进行匹配,选择同期在同一所医院出生的无乙肝感染的新生儿作为对照,共匹配141对。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配对四格表x~3检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围生期感染率为24.3%。本研究经单因素配对四格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文化程度、一级家族史、肝功能异常、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系统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及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等,OR值及OR95%CI分别为0.529(0.332~0.844)、2.900(1.745~4.821)、1.947(1.120~3.386)、2.052(1.140~4.441)、0.405(0.230~0.711)、2.333(1.274~4.272)、2.250(1.249~4.054)、1.920(1.184~3.113)及0.385(0.230~0.644)。进入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有一级家族史、接种HBIG、系统治疗、胎膜早破及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OR值及OR95%CI分别为2.870(1.537~5.357)、0.294(0.150~0.576)、0.374(0.180~0.775)、2.278(1.088~4.771)及2.821(1.213~6.561)。结论:本次研究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乙肝病毒围生期传播的影响因素包括一级家族史、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系统治疗、及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结果提示对肝功能异常HBsAg阳性的妇女孕前积极进行正规治疗,规范接种HBIG,防治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可以降低HBV的围生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