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错配、企业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国企与非国企上市公司的比较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f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历了42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的产品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制造业结构从低端转型升级到中高端,发展速度飞快。但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还隐藏着许多问题:信贷歧视、要素市场配置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信贷市场上的所有制歧视使得非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普遍高于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为了抵消成本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必须要想办法提高利润,通过创新活动提高生产率便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另外信贷歧视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国有企业,资源的误置会阻碍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鉴于此,本文结合我国制造业现状,使用微观层面数据,试图构建资本错配、企业创新及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资本错配、企业创新及两者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传导机制。以期对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出建议,为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并为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向创新驱动型企业转型提供依据。
  本文结合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深入研究资本错配、企业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基础理论,重点对资本错配、企业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测算出的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对比分析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的差异。再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资本错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资本错配和与企业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后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对企业创新是否在资本错配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进行检验。
  基于本文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上市制造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资本错配程度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的资本错配程度;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创新)高于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第二,在上市制造业企业中,资本错配会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国有企业资本错配对降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资本错配对降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整体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作用更多源于国有企业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作用。第三,在上市制造业企业中,研发投入(企业创新)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程度小于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程度。整体企业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多源于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第四,在上市制造业企业中,不论是制造业整体、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在资本错配降低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过程中都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第五,在上市制造业企业中,资本错配会降低企业研发投入。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资本错配对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更大。整体资本错配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降低作用更多源于国有企业资本错配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降低作用。第六,在上市制造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于非国有企的全要素生产率。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有以下几点:第一,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企业由要素拉动增长转为创新拉动增长。第二,发挥企业创新的作用,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三,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配置作用,降低资本错配。第四,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制造业整体生产率和活力。
其他文献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逐渐影响了自然环境。特别是从上个世纪的五千年开始,由于人们对环境资源使用的不节制,加上没有注重保护自然环境,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大的危害。现在,为了能够长期健康的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在采取行动,尽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能够共存的目标。在中国,政府也在关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希望通过这些政策来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学位
在全球性贸易发展及深化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体系在各个国家及地区之间不断分解与整合,企业为争取更高附加值的竞争愈演愈烈,从而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当前,我国对外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服务业基于自身发展的特质,快速拉动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逐渐成为驱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介机制,不断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研发技术以及高效的管理经验,通过与制造业发展的
中国在不断推进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却长期忽视了其带来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近些年来,政府对于环境规制的力度逐渐加大,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总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此,政府不仅出台了多项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度,以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进口国。近年来
学位
从1995到2017年,我国就遭受了1269起反倾销调查,是全世界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22.95%。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彼此贸易利益的冲突无法避免,且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对美钢铁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但美国国内钢铁行业正逐渐衰落,美国为扶持本国产业发展,不断针对我国出口到美的钢铁产品实施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这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消极影响,所以研究美对华钢铁等相关行业反
学位
随着中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发展迅速。同时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逐渐缓和,两国贸易开始逐步回归正常化,但从两国贸易摩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美国逐步加深了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比如禁止美国企业为华为提供技术设备,禁止为中兴提供手机芯片等,这都暴露出了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某些领域过度依赖国外技术产品进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能否通过对
Unimpeded trade is one of the crucial parts of―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and current China-Russi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locations, economic strength and bilateral strategic partnership
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细分形式之一,也逐渐成为更多企业“走出去”的方式。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价值网络理论伴随着各国各企业之间愈发密切的联系而产生。在价值网络理论中,企业是其中的一部分,与供应商、客户等共同构成价值网络体系。根据以往研究,价值网络位置可量化为中心度和结构洞,即企业的核心程度、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学位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支柱,体现着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然而,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价格波动剧烈以及我国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等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严峻,急需提高生产率。解决这些严峻的问题,有赖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强关联性已得到证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能为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人力和资金支持。因此,以生产性服务业集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和成本等压力的递增,越来越多公司进入国际市场寻求能带来创新优势的机遇和能力。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国际化以后,海外研发成为跨国公司的新选择,研发区域从单一本国发展到海外一到多个国家(地区)。企业开展海外研发活动一方面将母公司特有的先进技术转移到海外,另一方面地理分散分布的海外研发地点能让子公司理解学习多个东道国先进的技术知识,利用对自身有利的竞争性资源,结合东
学位
城投债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为地方基础设施项目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因地方政府担保而受到市场青睐,这也使得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但是,随着城投债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国家对地方政府融资逐渐规范化,其信用风险也进一步显现。为分析新环境下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以及其随市场化变化规律,本文以我国2009-2018年省市级所有信用评级为AA+及以上的城投债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重点选取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