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d2促进乳腺癌细胞间质样干性和耐药性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OfJXU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9%发生在女性,1%发生在男性。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排名第一位,死亡率排名第五位。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式是以手术为为主,以化疗、放疗等为辅,但是手术后仍然有很高的复发风险。因此,寻找复发、耐药的原因来进行术后预防和早诊断早治疗应当同等重要。有研究发现卷曲蛋白2(Frizzled2,Fzd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但是Fzd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还不明确。本研究主要探讨Fzd2调节乳腺癌细胞间质样干性和耐药性以及维持这种干性和耐药性所涉及的信号机制的研究,揭示靶向Fzd2可能破坏这个信号网络,从而发挥抑制乳腺癌发生复发、转移和耐药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学检测44例人乳腺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Fzd2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分期的相关性。TCGA数据库分析Fzd2在各种类型乳腺癌与癌旁的表达情况。利用Kaplan-Meier网站分析Fzd2表达与生存的关系。CCLE、GSE12777等数据库分析各种乳腺癌细胞系中FZD2在m RNA水平上与其他基因的相关性。利用co-IP的方法分析了Fzd2与Wnt5a/b以及Wnt3的结合情况。MDA-MB-231细胞和BT-549细胞进行慢病毒转染,稳定敲减(Knockdown,KD)Fzd2后,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等方法检测了相关信号通路蛋白以及上皮间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MDA-MB-231细胞以及MCF7/Adr细胞进行慢病毒转染,稳定敲减Fzd2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及成球实验检测细胞干性的变化,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IC50值的变化以及增殖能力的变化。MCF7细胞给予阿霉素(Adriamycin,Adr)刺激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两个基因间的相关性。结果:1.Fzd2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并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2.Fzd2在间质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T-549以及乳腺癌多重耐药株MCF7/Adr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上皮样乳腺癌细胞MCF7;利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方法证明Fzd2与Wnt5a/b和Wnt3可以结合;间质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T-549稳定敲减Fzd2后,Wnt5a/b和Wnt3的表达低于对照转染组。3.Fzd2维持乳腺癌细胞系的间质样表型;Fzd2-sh组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以及上皮间质转变转录因子Slug和Zeb1的表达都低于对照转染组,而E-钙粘素的表达高于对照转染组;间质相关蛋白腱蛋白C(Tenascin C,TNC)、Col1a1和Col6a1的表达也是Fzd2-sh组低于对照转染组;同时Fzd2-sh组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运动能力也降低。4.Fzd2调节乳腺癌细胞干性,Fzd2-sh组乳腺癌细胞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 rich in leucine repeat sequence,Lgr5)阳性细胞亚群以及细胞的成球能力(微球数目和大小)均低于对照转染组。5.Fzd2通过与几种致癌途径相互作用发挥功能;与对照转染组相比,几种致癌途径的关键分子的表达如IL-6、p-Stat3、TGFβ1、Smad3、转录共激活因子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1,Yap1)等在Fzd2-sh组的表达水平均降低;生物信息学分析Fzd2与这些分子之间都呈正相关。6.Fzd2赋予乳腺癌细胞耐药性;对MCF7细胞进行不同浓度阿霉素刺激后进行检测,发现IL-6、p-Stat3、TGFβ1、Smad3、Yap1等的表达均上调;MT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MDA-MB-231细胞和MCF7/Adr细胞Fzd2敲减组对紫杉醇的IC50值均降低,增殖速度也均减慢。结论:1.Fzd2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2.体外细胞实验证明,Fzd2与Wnt5a/b及Wnt3结合,涉及IL-6/Stat3、Yap1和TGF-β1/Smad3等信号通路。3.Fzd2诱导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维持细胞的间质样表型,提高乳腺癌细胞耐药性和干性。4.Fzd2可能通过非典型Wnt通路发挥作用,同时涉及多种致癌途径,提示靶向Fzd2可潜在抑制乳腺癌转移和复发,提高乳腺癌化疗敏感性。
其他文献
沉默信息调控因子2样蛋白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或Sirtuin3)是线粒体内的主要去乙酰化酶,在调节人类及啮齿类动物脂代谢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对反刍类动物脂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L.)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的祖先,原产于东亚,从俄罗斯东部到中国南部都有广泛分布,这使得野生大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大豆在人类驯化和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显著,自然地质灾害频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加强灾害预防、应急响应、重建与恢复等问题的重要性。灾后重建作为城市规划学者重点参与的部分,其发展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存储的发展,对功能器件的低成本、高效率和低功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用作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材料均集中在金属磁性材料,但是金属材料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焦耳热,这将增大了器件的功耗并使得器件的寿命降低。因此,寻找一种可以降低器件功耗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微波铁氧体由于其高电阻率、低的涡流损耗等优异性能而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研究兴趣,并被广泛用于高频和自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高、最大的高原,它的隆起深刻影响了亚洲地质地貌格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高原周缘山系是响应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过程最敏感的部位,因此对高原周缘山地隆升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成为近十年来地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被认为是最晚卷入高原的山体。晚新生代以来祁连山构造变形活跃,是高原东北向生长的最前缘,是研究高原隆升扩展机制的理想区域。祁连山地区的河流地貌、沉积学、磁性地层学和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发展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动力技术已成为相当迫切的任务。在诸多新兴的能源技术中,基于电催化反应体
随着新能源系统的大规模应用,电化学储能技术作为辅助新能源发电的关键手段也得到了发展,其运行状态分析和故障预测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电池储能系运行过程中,储能单元
草地是西北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在碳循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异常敏感。近几十年来,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化转型,人
绵羊痒螨(Psoroptes ovis)寄生于羊、牛、兔等家养动物和麋鹿等野生动物皮肤表面导致以皮肤炎症、结痂、剧痒、消瘦和脱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外寄生虫病,给动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miRNAs的变异和失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识别与疾病相关的miRNAs成为近年来生物学研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