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效应作为一种在信息经济时代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正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关注。一般认为,网络效应的存在,会使市场在位者拥有用户基础(installed base)上的“先行优势”。而这种先行优势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加大新产品或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难度,一直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模型,试图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来研究在存在网络效应的市场中,一种与原有产品不兼容的新产品最终获得的市场份额与各种背景条件之间的关系。与同类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在对网络效应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友效应的概念,并对重友效应的大小和潜在消费者关系网络的结构对最终市场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除此之外,本文还专门对政府的市场进入扶持政策所能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讨论。在具有较强网络效应的产业中,以扶持较晚进入市场的本国企业为目的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析不同的市场进入扶持政策在不同背景条件下所能取得的效果,对于政策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对本文的研究动机和研究主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2章对网络效应及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了简介,并介绍了有关网络效应下的新产品进入的一些研究;第3章对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之一——重友效应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4章对几种有代表性的网络结构进行了介绍,并分析ACE方法的优缺点,阐述本文采用这一方法的原因;第5章提出了一个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模型;第6章根据这个模型对重友效应和潜在消费者关系网络的结构对新产品的最终市场份额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实验,并得出了一些结论。第7章对模型进行了扩展,分析了不同市场进入扶持政策在不同背景条件下所取得的效果。第8章阐述并分析了两个新产品成功进入市场的案例。第9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在对网络效应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重友效应的概念,并将重友效应的大小作为一个变量引入到模型中,进而分析重友效应的大小对最终市场结构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在以往的经济学文献中,只有极少数经济学家提及过类似于重友效应的现象,但他们只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