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治安有了更高的要求,民警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对于民警这一特殊人群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中国系统性、本土化的评估工具相对缺乏。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建构合格民警的基本人格结构框架,编制一份适合我国文化的民警人格评定量表。 本研究依据词汇假设理论,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开展民警人格特征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在浙江省民警群体内取样,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案例研究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本研究建构的合格民警的基本人格结构及相应的量表。基本结论如下: 1、构建了针对合格的中国民警的人格特征的结构图,包括热情、组织协调、人情世故性、善于交流、控制情绪、镇定冷静、情绪稳定、尽责、公正、自制、计划分析、自我认识、快速反应、自信、果断、勇敢等十六个特征和开放包容、情绪性特质、责任感、智慧性、敢为性等五大维度:模型合适,结构良好; 2、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份能够有效评估中国民警人格特征的量表。量表项目鉴别力强,结构清晰,具有合格的信效度; 3、初步了解了浙江民警的人格特征的基本现状,发现被试群体在责任感维度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4、进一步分析民警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发现,性别、年龄、婚姻对民警的人格特征都没有影响,而警龄、毕业院校、学历则对民警的人格特征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影响:在智慧维度上,警龄仅1年的民警比其他两个警龄段的民警有明显优势,情绪性特质上,则是警龄为1—5年的民警得分明显低于其他两个警龄段民警的得分;毕业于公安院校的民警比毕业于一般院校的民警情绪性特质上分数更高,更善于控制情绪,情绪更稳定,更镇定冷静;学历为本科的民警比学历为大专的民警更具开放包容性。 本研究的结果丰富了合格中国民警人格特征测评的相关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