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内质体与细胞核间的协调更多地体现于细胞核对质体发育的调控。叶片花斑突变体是研究这一过程的极好材料。在已报道的若干花斑突变体(im、var2、var1和chm)的研究中发现引起花斑的是一些核基因。叶绿体内的基因突变引起花斑比较容易理解,其机理也已经比较清晰了。但是,细胞核基因突变引起花斑的机理比较难解释,因为每个细胞的基因型是一样的,但不同细胞的质体发育状态则呈现出不同,这些花斑突变体本身的存在能很好地说明在细胞核与质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协调机制。
本实验用Rbcs::Gfp报告株系,在引起质体光氧化的除草剂诺氟拉呈(NF)和质体翻译抑制剂林可霉素(LN)的处理下共筛选到3个gun突变体,等位性测验表明,没有发现新的GUN位点,但是发现引入质体翻译抑制剂作为筛选压,是一个寻找核质失调突变位点的新方法;制作了gun双突变体,观察到了GUN基因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药物学实验证明质体氧化还原状态也会影响细胞脱分化与分化相关的核基因的表达;并且对质体因子MP的下游信号作了些初步分析,认为cGMP是位于MP下游的信号传递物质。
此外,还从EMS突变体库中以及通过T-DNA插入失活的方法,筛选到了4个质体发育突变体,绿黄花斑Ad1-1和绿白花斑var-a突变基因分别与已知基因CUE1和IM等位;叶色偏淡突变体pag和绿白花斑var-b,表型都比较有特色,以往文献未见报道,我们推测可能会是新基因。目前,pag与var-b的克隆工作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