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滥用下的锂离子软包电池结构失效机理与建模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stt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碰撞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提高动力电池碰撞安全性,需要对电池在机械载荷下的变形响应与失效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试验研究、解析分析和有限元(FE)模拟等三种方法,揭示了动力电池在机械滥用载荷下的损伤机理,优化了预测电池结构失效的仿真手段,从而完善了对于动力电池碰撞安全性的认知,为电动汽车碰撞安全结构设计提供了基础和参考。针对软包电池单体在挤压载荷下变形容限低、失效风险高的特点,本研究对软包电池在准静态挤压工况下的损伤积累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对不同荷电状态下的软包电池挤压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外部约束的条件下荷电状态对电池单体力学响应没有显著影响。挤压过程中涂层与隔膜的界面变化会显著影响电池结构刚度,导致电池载荷-位移曲线上“拐点”的形成。加载过程伴随有活性物质涂层的断裂与分层现象,为测量活性涂层的断裂强度,建立了在不同剪切/拉伸比例下分离电极涂层的测试方法。本研究揭示了挤压工况下加载速度对电池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与机理。通过不同加载速度下的挤压试验揭示了软包电池单体在动态载荷下会出现载荷峰值降低、变形容限减小的趋势。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挤压情形下,软包电池力学响应的速度效应主要受电解液影响。进一步利用解析模型与仿真分析揭示了电解液对电池力学响应的影响机理。电解液具有较高的粘性,而电池结构中绝大部分是孔隙材料,挤压过程中,当电解液流过孔隙结构时,将产生较大的粘性耗散,导致额外的压缩载荷,增加了孔隙结构的整体刚度;另一方面,由于孔隙结构刚度增加,导致同等挤压位移下金属集流体的变形加剧,电池结构的断裂失效提前发生。两种机理分别解释了电池刚度的动态增强效应与变形容限的衰减。本研究中建立了软包电池单体均质化与非均质化等效模型,在尽可能降低计算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各种准静态加载工况下电池单体变形行为的有效预测。为进一步标定电池单体的失效行为,在等效模型中对比了不同失效准则的精度与适用范围。采用MMC失效准则的非均质化等效模型在不同加载工况下都能够获得较好的预测精度。
其他文献
敏感性分析是研究建改项目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经济效益发生的相应变化,以判断这些因素对项目经济目标的影响程度。这些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称为不确定因素。敏感性分析就
水凝胶材料作为是一种三维网络状多孔材料,内部可以负载治疗要素,如药物、细胞、细胞因子等。将含有治疗要素的水凝胶材料作用于组织器官等病理位置,不但起到仿生支架的作用,
经过多年"烟囱式"系统建设,重复功能建设和维护带来重复投资,企业打通"烟囱式"系统的集成和协作成本高昂,系统建设不利于业务的沉淀和发展。企业能力开放平台成为企业转型的
近年来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柔性锂离子电池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柔性锂离子电池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负极材料成为储能领域研究的热点。对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高循环性
2019年8月20日,《橡胶工业》《轮胎工业》《橡胶科技》编委和通讯员工作会议在贵州贵阳召开。会议由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商务官兼三刊编辑部主任宁计楼主持。
文章依据1984-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为度量指标对山东省的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测算,并基于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对山东省对外开放与经
员工持股计划(ESOP)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并且在美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时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研究员工持股计划,部分公司也开始研究并计划实施。至20世纪
变电站设备管理是供电公司的一项基础工作,良好的变电站设备管理对变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研究国内变电站设备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基
对涉案物品价格进行认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件的定性,而在对涉案物品价格进行认定的过程中,由于在认定主体、认定依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价格认定的结果也会千差万别,从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