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在鲤鱼体内的富集及对水产品安全性的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囊藻毒素是由淡水蓝藻产生的一类环肽毒素,对人类及动物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在已发现的蓝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它是肿瘤促进剂,能抑制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由于其具有污染的广泛性和热稳定性,则可能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微囊藻毒素的污染已成为全世界人们认为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采用向鲤鱼腹腔内注射MC-LR(微囊藻毒素)的方法,研究了微囊藻毒素对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肝脏是靶器官,并对鱼卵有致畸作用,藻毒素在肾小管细胞内积聚,肾脏出现损伤。  采用ELISA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注射剂量情况下MC-LR在鲤鱼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鲤鱼肝脏、肾脏对微囊藻毒素的富集能力很强,肌肉和鱼卵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高剂量组肌肉中毒素含量为0.022~0.072μg·g-1dw,肌肉中MC-LR的平均含量为0.065μg·g-1dw;中剂量组肌肉中毒素含量相对较低为0.03~0.06μ g·g-1 dw,肌肉中MC-LR的平均含量为0.05μ g·g-1 dw;低剂量组(释放组)肌肉含量相对较低为0.009~0.019μ g·g-1 dw,肌肉中MC-LR的平均含量为0.013μg·g-1 dw。鲤鱼对微囊藻毒素的释放速度缓慢,在释放实验即将结束时,鱼体内MC-LR含量依然很高,提示人们食用此类鱼肉食品的潜在风险。  对鱼体进行健康风险定量评价,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组中肌肉的MC-LR的EDI基本上高于TDI值,如果食用,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释放组(低剂量组)肌肉相对安全。
其他文献
大体积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建筑等现代混凝土工程中。而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考虑水泥水化热对结构的影响,考虑混凝土在内外温差情况下导致的温度裂缝。因此大体积混凝土
碳纤维布(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为充分发挥碳纤维布的力学特性,改善构件在使用阶段的受力性能,对碳纤维布施加预应力,进行结构加固,可
由于再生混凝土在环保、经济上产生的巨大效应,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方面都迫切需要了解再生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性能,本文在国内
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及矿山工程等领域。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是整个生态修复技术的关键构件,其稳定性关系到整个生态修复技术的成败
三峡工程设计正常高水位175m。库区移民安置大都采取库区后靠式移民,依山就势建设山区城镇,由于库区移民迁建用地的严重不足,只能向滑坡等堆积体要地,只能利用第四纪堆积体,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大量涌现,超长桩被广泛应用于承受上部结构自重,控制基础沉降。但因其桩侧及桩端土体承载力的发挥性状以及桩土相互作用情况都极为复杂,使得
厌氧消化技术在污泥稳定化及减量化方面效果显著。污泥固体的水解是厌氧消化的限速环节,而热碱预处理是水解污泥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多在高压高温(150℃~180℃)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作为高墩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近年来使用日益广泛,结构的稳定性和极限承载力已成为控制其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因素。本文以腊八斤特大桥10#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高墩
本论文中课题是基于高地温地区深埋特长隧道灾害治理及修建关键技术的研究,按照国家试验规范和操作规程,近似模拟高地温环境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高地温环境下影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一种常用的抗滑支档结构,在滑坡治理工程中运用广泛。它和其它的普通抗滑桩相比,受力状态更为合理,并且可以进行主动加固,同时在控制桩身的位移方面更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