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囊藻毒素是由淡水蓝藻产生的一类环肽毒素,对人类及动物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在已发现的蓝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它是肿瘤促进剂,能抑制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由于其具有污染的广泛性和热稳定性,则可能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微囊藻毒素的污染已成为全世界人们认为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采用向鲤鱼腹腔内注射MC-LR(微囊藻毒素)的方法,研究了微囊藻毒素对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肝脏是靶器官,并对鱼卵有致畸作用,藻毒素在肾小管细胞内积聚,肾脏出现损伤。 采用ELISA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注射剂量情况下MC-LR在鲤鱼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鲤鱼肝脏、肾脏对微囊藻毒素的富集能力很强,肌肉和鱼卵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高剂量组肌肉中毒素含量为0.022~0.072μg·g-1dw,肌肉中MC-LR的平均含量为0.065μg·g-1dw;中剂量组肌肉中毒素含量相对较低为0.03~0.06μ g·g-1 dw,肌肉中MC-LR的平均含量为0.05μ g·g-1 dw;低剂量组(释放组)肌肉含量相对较低为0.009~0.019μ g·g-1 dw,肌肉中MC-LR的平均含量为0.013μg·g-1 dw。鲤鱼对微囊藻毒素的释放速度缓慢,在释放实验即将结束时,鱼体内MC-LR含量依然很高,提示人们食用此类鱼肉食品的潜在风险。 对鱼体进行健康风险定量评价,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组中肌肉的MC-LR的EDI基本上高于TDI值,如果食用,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释放组(低剂量组)肌肉相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