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外果皮主要活性成分对小麦和大豆的生物效应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r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属胡桃科植物,是我国特有树种。山核桃外果皮中富含黄酮、鞣质和胡桃醌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化感作用。目前有关山核桃外果皮中活性成分对作物生长作用的报道很少。本试验以北方常见的单子叶植物小麦及双子叶植物大豆为材料,研究山核桃青果皮提取液中含量丰富的黄酮、鞣质和醌类物质对作物幼苗生长及膜质过氧化有关生物效应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山核桃外果皮用乙醇浸提后,经过40%和60%乙醇洗脱,得到黄酮混合溶液。用稀释后的黄酮溶液和纯品芦丁溶液处理小麦和大豆种子,结果表明处理液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筛选适宜作物幼苗生长浓度为:40%乙醇洗脱得到的黄酮溶液(Ⅰ)处理小麦和大豆的最适宜浓度为0.04和0.04mg.mL-1;60%乙醇洗脱得到的黄酮溶液(Ⅱ)最适宜的处理浓度为0.08和0.06mg.mL-1;芦丁溶液最适宜的处理浓度为0.04和0.08mg.mL-1。处理液(Ⅰ)的化感作用更强。各种处理液对小麦的促进效果大于大豆。经适宜浓度溶液处理后,小麦、大豆幼苗根系的相对电导率,O2-产生速率,MDA和H2O2含量降低,SOD、POD、CAT活性升高,幼苗生长都好于用营养液的处理。   2.山核桃外果皮的乙醇浸提液,经蒸馏水洗脱,得到鞣质混合溶液。用稀释后的鞣质溶液和纯品鞣质溶液处理小麦和大豆种子,结果表明处理液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两种溶液对小麦和大豆的最适宜生长浓度均为0.08mg.mL-1,小麦的促进效果优于大豆。处理液相比较,山核桃浸提后的样品鞣质化感促进作用更强。适宜浓度的鞣质溶液能够降低小麦和大豆幼苗根系的活性氧水平,提高SOD、POD、CAT等保护酶的活性。   3.分别取纯品芦丁、鞣质、胡桃醌、芦丁+鞣质混合、芦丁+胡桃醌混合、鞣质+胡桃醌混合、芦丁+鞣质+胡桃醌混合及山核桃浸提液8种处理稀释成一定浓度溶液(见表5),处理小麦和大豆种子。结果表明处理液对两种作物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适宜浓度处理能增加幼苗的生物量。两种作物幼苗生长指标随着处理溶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单一活性物质处理中,芦丁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好于胡桃醌和鞣质。两种物质组合处理中,芦丁+鞣质处理效果好于其他两种组合。芦丁、鞣质和胡桃醌组合和山核桃外果皮浸提液作用效果相当,对作物幼苗促进作用都有极显著差异,并且好于活性物质单体和两种活性物质组合。说明活性物质组合处理对作物生长有协同增效作用。筛选出最适宜作物幼苗生长的浓度(见表8)。适宜浓度的处理液对小麦的处理效果好于大豆。   用筛选出的最适宜浓度溶液处理作物种子,测定幼苗根系和叶片与膜脂质过氧化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溶液都能降低幼苗根系和叶片的相对电导率、O2-产生速率、MDA和H2O2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增加作物根系活力和呼吸速率。三种活性物质组合与山核桃浸提液的处理效果相当>两种活性物质组合>活性物质单体,活性物质组合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小麦对处理效应的敏感程度大于大豆。
其他文献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介导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的关键转录因子,通常由白介素-6(IL-6)家族细胞因子激活。IL-6等炎症因子在肿瘤中可由上皮细胞,基质或免疫细胞持
染色体非整倍体是一类发病率高,病征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对于大多数此类病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的手段。因此,快速、准确、高通量地对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产前诊断对于减少患病胎
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潜在产毒赤潮藻。本研究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分离并建立拟菱形藻各个种的纯种株系;然后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
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氨氮废水的污染源和排放数量也与日俱增。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高浓度氨氮废水对水体的污染更加严重,因此探求高效的控制氨氮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