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不断引发新的事物、新的问题,人们的传统隐私保护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法律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这不仅是一个很受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到每个公民权利的现实问题。自隐私权问世以来,世界各国对隐私权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隐私权却是一个很年轻的概念。与国外一些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我们可以在些散见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中出现过隐私的字样,但我国至今没有一部关于隐私权的立法,更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究其原因,理论上多限于单纯的规范分析,再加上我国固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对隐私权整体把握不足,现实中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极为薄弱。因此,本文从分析隐私与隐私权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对隐私权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对其进行了事实和价值层面的研究,并以此为导向,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法律体系的建议。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前言部分阐述隐私权研究意义、问题所在以及本文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是隐私权概述。本章运用语义分析、比较分析和价值分析等方法,对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进行阐述,界定了隐私,明确了隐私权的定义、性质及构成要素,探究了隐私权的价值取向。隐私权是个人独立支配自己的隐私并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强调对人自身精神利益的保护。隐私权的主体仅指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和死者。隐私权是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标准并受法律保护的一种权利状态,而隐私是一种事实状态。在学界,隐私权的价值之争由来已久,由于每个观点的背后体现了不同学者的价值观,因而各个学者对隐私权的价值评判标准不同。本文对隐私权进行了价值分析,提出隐私权在追求目的性价值的同时,也追求工具性价值。第二章考察我国隐私权的历史和现状。本章主要运用历史考察的方法,对我国隐私权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细致梳理。通过对我国隐私权发展历史的考察,发现对隐私权保护的加强实际就是人的尊严权利扩张的诉求。尽管古代中国就已萌生了隐私利益保护的意识,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隐私权立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且呈现出途径间接、手段脆弱的特点。在对我国隐私权历史考究的基础上,以我国目前现状为背景,提出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必要性,从我国现有的隐私权法律规范来看,目前隐私权保障制度仍存在的缺失,但不可否认的是,隐私权在法律领域中不断拓展,隐私权的内涵在不断演变和丰富。第三章探讨完善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对策。在我国,随着侵犯隐私权现象的增加,使得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十分必要。首先,在法律中明确规定隐私权制度,确认隐私权为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将隐私权从其他权利的依附中剥离出来,并在对其做出准确界定的基础上,明确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为司法实践提供直接准确的依据。其次,完善司法保护制度,以实现对隐私权全面有效的保护。再次,增强人们的隐私观念,营造保护隐私权的社会氛围,而全社会隐私文化的形成会使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遵守法律,尊重隐私,保护隐私权。结语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新的见解。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急诊患者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1351张尖吻蝮蛇血凝酶的急诊处方,统计分析患者的诊断分布、药物临床应用等情况。结果尖吻蝮蛇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发展战略开始调整,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而了解的前提就是要学习汉语,这样
因果关系问题是民事侵权案件构成要件之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而且在法律上尚无明确规定的问题。尽管各国法学家对因果关系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至今仍无法妥善解决
目的对穿心莲二萜内酯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结合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穿心莲二萜内酯有效部位中分
随着我们步入信息时代,信息获取、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处理、信息融合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信息系统是我们最为主要的获取信息资源的载体,它必然成为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
<正>在藏传佛教研究领域,中外学术界历来的研究意见都倾向认为,11至13世纪的西藏西部地区主要受到克什米尔艺术风格的影响,而在卫藏地区则主要受到印度波罗(Pala)王朝的艺术
中国政府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多轮调控,加快了开发商资产重组和行业格局调整的步伐,这使得购房者信心指数不断走低,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放缓,市场持续低靡。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开
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AD的早期阶段,其是介于正常衰老和老年痴呆(阿尔茨默海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临床状态,向AD的转化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具有年龄相关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在发病初期表现为轻微认知损伤,而后则会出现神经元变性,最终出现痴呆。2001年,全球已有2400万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