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水汽是降水的基本条件。水汽含量的多少既决定饱和状态能否达到,也同降水量大小直接有关。近年来,地基GPS已经开辟了改进大气中水汽监测的可能性。GPS资料分析使用了一个组合网来测量大地参数。研究结果表明,GPS导出的可降水量具有比较高的精度。地基GPS时间密度高,能够提供30分钟间隔连续的测量结果,同时它的空间密度高,可密集布点。
本文以2006年7月4日的江淮暴雨为例,利用遗传算法同化系统,进行了GPS可降水量资料的同化,并做了与伴随同化系统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与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在高低空环流的共同作用下,高空槽后干冷气流与西南暖湿气流在江淮地区频繁交汇,使得中尺度对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使用GPS可降水量资料调整初始场后能更准确地模拟出降水的落区与强度。为了进一步检验使用遗传算法同化系统后的效果,通过湿度场,风场,高度场的均方差试验,证明加入GPS可降水资料的遗传同化试验对其它要素的改善与伴随同化GPS可降水资料的试验相比,更能模拟出与实况更为接近的低层风场,湿度场结构,对暴雨的落区与强度也有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