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研究是地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土地利用变化是指由于人类通过利用土地的各种直接和间接活动而使得一个地区的土地结构和土地特性发生改变,它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和热点之一。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有助于解释土地利用变化机制,进而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的未来变化方向和后果。由于海岸带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研究具有独特的地理意义。本文以河北省海岸带地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常规技术相结合,快速准确地得到了1956、1970、1987、2000和2005年等五期TM影像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状况和特点。另外还广泛收集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壤、社会经济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和数学统计方法,定量化的探讨了研究区各驱动要素对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文章最后引进了一个基于CLUE-S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经过对模型应用的挖掘,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对河北省海岸带地区的驱动力研究,主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入手。自然方面主要是通过自然潜力评价来分析土地利用适宜性,然后进一步分析土地适宜性对土地结构的影响。社会经济方面主要通过对人口、经济等驱动因素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有效地揭示了各因素在河北省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中的驱动机制。本文不仅从典型地类变化的角度分析其驱动力,也从驱动因子的角度来考虑其可能影响的地类;既注重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单因素的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也注重不同驱动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作用分析。本文创新点如下:(1)在定量驱动因子分析的过程中,文章引入了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分析,同时也有区域尺度与地块尺度的综合分析。本文全面展现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并运用多种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定量阐述。(2)文章还着重介绍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从横向到纵向揭示了河北省海岸带在50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驱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