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容作为传统美德之一,它对于人的良好品格及优秀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而教育则不仅是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良好习惯及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是从教育宽容的角度,研究教育宽容的内涵、合理性、原则及限度、以及不同维度等方面,最后提出了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构想,从而对教育宽容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阐述,以期借助教育之灯,探索宽容之路。为了对教育宽容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笔者首先从词源学和与宽容相关的思想著作中分析了教育宽容的内涵,并将宽容与几个易混淆的词语做了辨析;探讨了教育宽容的组成,其组成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以及内容,了解宽容的组成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宽容的内涵、原则及维度;对教育宽容的原则及限度与小学教育中的宽容做了简略的探究,归纳了学校教育中不同行为的分类,包括差异、过错、质疑和弱点,以期对后期教育宽容实践构想的研究提供依据,最后选定研究方法。接着是分析教育宽容的合理性基础,这部分主要论述教育宽容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及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性基础、人性论基础、教育性基础三个方面。然后论述了教育宽容的原则及限度,笔者将教育宽容的原则概括为尊重原则、平等原则、自由原则和差异原则,阐述其合理性及其在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和其对应的实现条件,这些研究使得教育宽容在实践中更加合理和清晰。最后在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从宽忍、尊重、理解等不同的角度探究了宽容的内涵,并以保罗·科利以及沃尔泽的理论为基础,以宽容情况下行为主体互动方式的不同来给教育宽容划分出不同的维度,即宽忍、尊重、理解及欣赏四个价值倾向依次递进的维度,并对如何恰当有效地应用多重维度的教育宽容以应对小学教育中不同类别的行为提出了自己的实践建议:宽忍过错和人之劣性,尊重人生理之瑕疵,理解人之固有差异,欣赏创造性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