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新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jaljgj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立波虽然在中国文坛称不上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作家,但他具有独具个性的文学气质。《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是他一生创作中的代表作,两部作品的出版分别成为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性事件,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历史性事件。这样一位在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中占有一定位置的作家,一直被形而上的姿态左右,同时过去的评论不能客观实在的评价他,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读。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他的研究还凝固在作家本身所处的年代。本文论评周立波,期望在现有文学史料与研究基础上进行一些新的界定。本文绪论部分讨论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研究周立波?二是研究些什么问题,三是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文章本论共分四章。第一章,讨论周立波的转向问题。即研究他如何从一名亭子间又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学修养的作家转换为具有强烈革命意识的左翼作家,进而抛开温情的人道主义,转向描写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并终身坚守左翼姿态的问题。特别强调其转型后的革命姿态,以及转型中的极度自觉,兼对其性格弱点进行分析。第二章,从抗战时民族形式讨论入手,考察在延安及其他地区的热闹讨论中,在三十年代就对民族形式问题进行争论的周立波,却保持沉默的原因。并由周扬坚持大众化阐释出发,谈周立波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态度。论述周立波为追求民族形式在创作上的努力,肯定周立波创作的民间特性,指出其创作手法的单调和主题的时代局限而引起审美视野的狭窄。第三章,讨论周立波在中国乡土小说链上的地位。以丁玲和周立波为中心,谈新小说的特征,特别强调周立波在创作上比丁玲更自觉;讨论赵树理、周立波、柳青在创作上的差别,特别强调虽然赵树理影响过周立波创作,但周立波的小说在乡土小说中特征更明显;谈周立波小说与其他同时代小说相比显得独树一帜的几个方面:风景、意象、女性等等。第四章,先讨论周立波40-60年代与80年代后两个不同时代的接受差异及其原因,进而探讨版本变迁和作品的修改产生的意义和后果。文章结尾四个附录,即参考文献、创作年表、关于周立波研究的重要论述、相关人士的采访摘要,是作为副文本对本文的一种补充。总之,试图通过周立波这一典型研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清理。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周立波在史诗性写作上的政治代言特性,却不把它完全定位在政治层面,目的就是要研究作为小说家的周立波值得期许的部分。
其他文献
诚如渗透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规律,教育思维的向前推进也要尊重思想萌发需渗透的客观规律。面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特征,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育呈现出了一些
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意义着手,分析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程序,阐述了探究式教学在单签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性,并对其不足提出了建议。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signific
蒋梦麟是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名校长之一,也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大学校长,同时还是当时有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其思想早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他在重大事件中的态度与表现却少有
阵列SAR(Synthetic Ape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可通过单次航过下视成像方式实现观测区域的三维重建,有效解决了传统SAR技术的机底盲区、几何失真和左右模糊等问题。该
荣辱观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它是人类社会调整自身的行为,从而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古代荣辱观的基础上,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既体现了中
大规模定制对传统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挑战,本论文以作业成本法为成本管理的基础,用约束理论辩识管理过程中的约束,建立了T AND A系统的理论框架。构建出MC环境下的新成本管理系统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网络交往成为网民网络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对新鲜事物最敏感的人群,受网络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人际关系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问题。
刑事初查程序本质上是国家权力机关运用侦查权力调查案件的一套立案前程序,它是在实践中孕育产生的。作为特定的办案程序,初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广泛适用,但是它目前处于尴尬的状
《共产党宣言》是一份政治纲领,却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思想。关于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关于全球化、关于创新、关于城市化等今天的热点问题,《宣言》中都有精彩论述。改革开放
要了解新疆的历史,就应当了解新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宗教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叶尔羌汗朝是新疆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伊斯兰教的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