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低的国情决定着土地必定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城镇化的推进和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我们以往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城市面积的扩大,土地管理形式粗放,土地利用率低等浪费土地资源情况。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承载着农民许多的期望,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土地对农民的生存发展保障,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目前,我国仍处于城乡二元的社会体制下,随着农村人口绝对数量的不断增加,有限的土地资源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不断呈现,国家提出走新型城镇化发展路线正是为了缓解目前人口与土地之间的供需矛盾。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现行的土地制度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土地制度的滞后性给农民的生存发展带来政策性矛盾,不能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不能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中去,进而减缓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本文旨在通过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在土地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求如何保障农民的各项基本权益。通过政策分析,案例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本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能使农民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本文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做一个说明,包括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针对新型城镇化和农村转移人口作分别阐述,包括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点及源起和发展,农村转移人口的特征和范畴等内容;第三部分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在土地权益上的利益诉求,包括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土地之间的关联,主动转移人口对农村土地权利的诉求,被动转移人口对土地的依赖关系;第四部分对农村转移人口面临的问题上进行剖析,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内容包括农村转移人口面临的问题,农村转移人口面临的土地问题,及这些问题的成因;第五部分通过嘉兴、天津、成都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解决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内容包含三个模式的探析,及农村转型的思考,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等。第六部分为结束语,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