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男子跳高项目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3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北体大站山西选手庾石锁和乔月峰获得并列季军,尤其是庾石锁在201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太原站的比赛中以2.24米的成绩折取男子跳高桂冠,更是证明了山西男子跳高运动员在培养和训练上的一些独特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上述两位山西选手的成绩却同张国伟和王宇两位选手差距较大,因此山西选手无法同国内高水平选手进一步缩小差距说明其在训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和分析山西省四名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冬训阶段的负荷特征,找出其在训练中所具有的可借鉴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运动训练学的相关学科理论和研究思路,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山西省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训练现状的策略和办法,同时适当借鉴我国目前高水平跳高男子运动员张国伟、王宇、张树峰等人的训练特点,以期能够进一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适合山西省男子跳高运动员自身特点的训练模式和训练计划,从而为山西省男子跳高训练模式的优化与完善提供一个理论借鉴,为山西省男子跳高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本研究通过查找文献资料、采访专家、统计数据等多种方法结合并用的方式,对山西省男子跳高选手的冬训负荷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山西省男子跳高运动员在冬训阶段的训练囊括速度训练、力量训练、柔韧训练和辅助训练等多维角度素质训练;除此之外还包括有专业技术动作的分解训练、完整技术动作的训练、专业技术动作的模仿训练这些技术性训练。(2)山西省男子跳高运动员在冬训阶段的负荷结构安排有一定的节奏性,必须用尽量少的负荷作为初始训练,随后不断调整和交错安排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使其呈现出波浪起伏式节奏。(3)山西省男子跳高运动员在冬训阶段的训练内容的结构安排上体现了一般规律和个别特征。一般而言,专项训练次于一般素质训练,这也与在冬训这个特殊阶段里,提高体能储备和强化身体素质的基本目标一致。另外,四名运动员在辅助性训练和技术训练上则并未体现出明显的规律和趋势,这说明四位运动员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也存在各自的训练特征。(4)山西省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实际训练负荷并未完全按照预期的训练负荷进行实施,而且在一部分训练手段的使用上也并未按照小量周与大量周交错安排的方式进行,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实时的训练状态和身体伤病情况所引起。(5)山西省男子跳高队四名运动员中庾石锁和乔月峰的整体训练水平比较高,无论是专项身体素质还是专项技术都好于其余两位运动员,其中乔月峰在力量素质上具有的优势更大,但是二者在速度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白佳旭和王磊由于训练年限比较短,因此教练员在训练中更加注重两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尤其是王磊,在各项训练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上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建议:(1)在四名运动员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专项技术将成为未来训练的主要目标。因为专项技术的训练不仅仅是对基础专项技术的夯实,更是体育技术上的质的飞跃和体现运动员可贵价值的综合表现。(2)对于教练员而言,其不仅仅起到发掘并针对性训练运动员竞技优势的作用,更应该为改善运动员竞技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和缺陷而努力,并个性化定制私人培训方案。(3)不合理的训练负荷强度会给运动员带来不可预知的心理和生理的不利结果,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训练负荷。例如,可交错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训练方式或者交错采用不同训练内容方式。(4)不可忽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心理活动直接影响与技术水平的发挥,如果心理活动不稳定那么技术训练就相当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此,制定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训练方案才是制胜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