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用药规律和新方,为临床治疗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皮疹提供参考。并通过观察消风散加减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湿热型皮疹的临床疗效,评价消风散加减在皮疹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优势所在,为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皮疹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第一部分:从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收集已报道的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临床治疗方剂,通过纳排标准筛选出55首方剂数据,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进行资料分析。包括:频次统计,可分析药物的药性和使用频次;组方规律分析,通过设置合理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得到组方规律并将其网络可视化展示;聚类分析及新方挖掘,根据数据及需要设置合理的相关度系数及惩罚度系数,然后提取组合,挖掘核心组方和潜在新方。第二部分:通过纳排标准,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湿热型皮疹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规范服用第一代EGFR-TKI靶向药,对照组皮疹治疗仅使用多西环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消风散加减。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皮疹分级情况、中医症候评分情况、KPS评分情况和患者皮疹的首次缓时间点等指标的改善程度、两组间的比较、两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第一部分:本次研究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全文数据库(VIP)、万方中文数据库共检索到214首方剂,经过纳排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共有55首。1.药物的功效统计:将55首有效方剂中的149味中药,按照功效进行归类统计,根据频次降序排列,使用最多的为清热药(256次),其次为补虚药(174次)和解表药(77次),这三类药物的使用频次占全部频次的73.9%。药物子类中,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有清热解毒药(14.43%)、清热凉血药(11.81%)和补气药(12.1%)。2.性味归经统计:将所有中药按照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四气中以寒性药使用最多,占比56.49%,其次是温性药和平性药分别占比23.05%和16.23%;五味中以甘味药物使用最多有385次,其次是苦味和辛味分别有324次和181次;归经中以肺经药物使用最多有285次,其次是胃经和肝经,分别有277次和259次。3.用药频次统计:149味中药的使用总频次为686次,其中单味药使用频次≥20的药物有6味,分别是“甘草”、“生地黄”、“当归”、“白鲜皮”、“防风”、“荆芥”。4.组方规律:将支持度个数设定为11(20%处方数),置信度设定为0.60,得到33条药物组合及53条药物关联规则。药物组合按频次高低排序,前5组依次是“生地黄,甘草”、“生地黄,荆芥”、“甘草,荆芥”、“白鲜皮,甘草”、“甘草,当归”;关联规则按置信度高低排序,其中置信度>0.90的数据共有6条,包含有当归、荆芥、生地黄、地肤子、白鲜皮、防风、蝉蜕等中药。5.聚类分析及新方挖掘:依据方剂数量,设置相关度为8和惩罚度为2,根据相关度和惩罚度的约束,基于聚类分析输出数据,得到核心组合26组,代表性4组分别是荆芥-生地黄-五味子;荆芥-生地黄-当归;白芍-熟地黄-白英;白芍-熟地黄-肉桂。新处方:基于上述药物核心组合,利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分析获得13个新处方,代表性2组分别是荆芥、生地黄、五味子、当归;白芍、熟地黄、白英、肉桂。第二部分:经纳排标准后,收集到合格的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湿热型皮疹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经基线分析,两组具有可比性,对所有患者进行14天干预治疗,分别在7d、14d时进行组内组间疗效比较。1.皮疹分级情况比较:组内比较,7d、14d后皮疹分级情况均有好转(P<0.01);组间比较,7d、14d后治疗组皮疹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皮疹的缓解率比较:治疗7d后,治疗组缓解率为80.00%,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较优(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缓解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较优(P<0.01)。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7d、14d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前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7d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积分降低更显著(P<0.05)。中医症候改善的有效率比较:治疗7d后,治疗组为73.33%,对照组为53.3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效果更显著(P<0.05)。3.皮疹首次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4.KP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7d、14d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有提高(P<0.01);组间比较,治疗7d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KP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治疗7d、14d后,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更佳(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第一部分:通过数据挖掘可知,目前中医药治疗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文献中主要使用清热解毒、燥湿祛风、凉血滋阴之药,重视甘寒之品以清泻肺胃之热,同时兼顾调畅肝经之气;临床治疗该病以凉血滋阴,透疹止痒为核心治法,常将“荆芥-生地黄-当归”等药物相配,核心组合包含甘草、生地黄、荆芥、白鲜皮、蝉蜕、当归、防风等。以上药物组合及演化出的新方可在符合中医用药原则和辨证基础之上适当加减,为临床治疗多种皮疹提供参考和依据。第二部分:1.消风散加减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湿热型皮疹较单纯使用多西环素疗效更佳。2.消风散加减联合多西环素可明显改善第一代EGFR-TKI相关性皮疹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及KPS评分,且优于单纯使用多西环素。3.消风散加减联合多西环素较单纯使用多西环素可有效缩短皮疹消退时间,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4.消风散加减用药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