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量子多体系统中的同步现象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e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Christianan Huyghens在钟摆实验中发现同步现象以来,经典同步现象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同步现象在物理学、生物学、控制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随着量子力学理论的诞生与发展,人们对微观体系的理解与认识愈加完善。人们发现在量子系统中也存在同步现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量子同步现象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目前绝大多数量子同步研究都针对少体系统幺正过程中的同步控制和同步度量等,对含有复杂相互作用的多体量子系统的同步研究相对较少。此外,由于量子系统总是不可避免地与环境作用,形成开放系统,其动力学过程为非幺正的。因此研究开放量子系统中的同步现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硕士论文中,我们分别以van der Pol平面格点模型和三能级原子链模型为例,研究开放量子多体系统中的量子同步现象,并发现在两模型中均存在量子同步现象。我们利用序参量的动力学特性来描述同步现象,并通过准概率分布函数来研究系统在相空间中的相位锁定,并讨论适合系统的同步度量。本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介绍开放量子系统、相空间中准概率分布函数、平均场及团簇平均场近似等基础知识。在第二章中我们以二维耗散van der Pol振子格点模型为例研究连续变量系统中的量子同步现象,利用平均场近似讨论振子间的耦合、系统初态以及耗散率对系统同步的影响。为了便于讨论多体系统中短程关联对同步现象的影响,在第三章中我们研究了离散变量系统中的同步问题。以一维三能级原子链模型为例,通过平均场以及团簇平均场近似讨论了相互作用力程与短程关联对量子同步的影响,并讨论了系统中的相位锁定和同步度量问题。最后我们给出全文的总结。本文的结论将有助于理解开放量子多体系统中同步现象的产生,以及多体系统中相互作用力程和短程关联对同步现象的影响,对现实条件下量子多体系统中同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具梯度通量限制的珊瑚虫受精Keller-Segel-(Navier-)Stokes模型:nt+u·?n=?n-?·(nF(|?c|2)?c)-nm,ct+u·?c=?c-c+m,mt+u·?m=?m-nm,ut+κ(u·?)u+?P=?u+(n+m)?φ且?·u=0,其中?(?)R2是有界光滑区域,κ∈R,φ∈W2,∞(?),且|F(ξ)|≤KF(1+ξ)-(α/2)(KF>0,α∈R).
为了研究低气压下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微观机理,本文主要采用了可调谐二极管吸收光谱(TDLAS)和发射光谱(OES)对Ar等离子体、Ar/N2等离子体和Ar/H2O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分别利用吸收光谱测量了氩亚稳态的数密度和气体温度,利用发射光谱测量了Ar原子电子激发温度,N2分子和OH自由基的转动温度,因为快速碰撞弛豫,转动温度近似等于气体温度[1]。研究了放电电压、放电频率、气体压强、气体流量等放
射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Radio Frequency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s,RF CCPs)被广泛地应用在刻蚀和薄膜沉积等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工业中采用的CCP源大多具有几何非对称结构,射频源通过匹配网络与电极板相连。低气压放电中电极有限几何非对称效应会导致等离子体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等离子体电流产生高次谐波,两个鞘层的动力学过程不同,会对电子的加热机制产生
等离子体刻蚀技术与薄膜沉积、光刻等工艺结合,通过精细的图形转移在衬底材料上形成微电子器件的微观结构,是半导体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中,离子在鞘层中的输运过程对刻蚀剖面演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到达材料表面的离子能量是关键的物理量,因为它驱动表面反应、决定反应速率、影响聚合物的形成以及刻蚀的选择性。为了满足目前原子/分子级别刻蚀剖面精度的要求,精准地将到达材料表面的离子能量
细胞弹性模量与细胞的分化、稳态、衰老、病变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准确测量细胞的弹性模量具有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意义。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其超高的灵敏度以及在生理条件下测试的能力,使其在测量细胞弹性模量方面应用最广泛。球形和锥形原子力显微镜探针是两种常用的测量细胞弹性模量的探针,目前通常使用Hertz公式和Sneddon公式对测得的力-位移曲线进行拟合,以获得细胞的弹性模量。但是由于实际压痕实
追肥是保证果树正常生长发育、改善果实品质的主要手段。探讨分次追肥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能够为合理追肥提供依据。以桃品种‘霞晖8号’和‘霞脆’为试材,在等量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条件下,设置一次追肥、二次追肥、三次追肥3个处理,采收成熟期果实,测定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追肥次数对2个桃品种的单果重无显著影响。二次追肥条件下, 2个桃品种的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一次追肥;山梨醇和总糖含量显著升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由于具有不受放电间隙尺寸的限制,产生活性物种密度高等独特优势,在生物医学、材料处理、环境工程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大气压射流等离子体源是一个多参数系统,放电装置结构、驱动电压类型、工作气体种类、及传播环境等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射流的行为。尽管目前已经对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为了满足各种复杂的应用需求,探究不同条件下等离子体射流的性质,优化和控制射流
当重复脉冲放电所施加脉冲电压的持续时间为纳秒和亚微秒量级时,将脉冲源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转移到等离子体负载就会变的尤为困难,提高脉冲源与反应器阻抗匹配度是有效进行能源转换的关键。此外,在良好匹配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放电能量利用率及等离子体化学活性也是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开发了一种磁场辅助直流叠加纳秒脉冲流光放电系统,系统地研究了其放电特性、流光传播行为、活性粒子产生等等离子体物理化学特性,并分析了其作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成为地区今后发展的重点,也是完善基层农村系统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实际,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情况,对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近年来,作为非热平衡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s,即APPJs)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等离子体打破了传统狭小放电空间的局限,不再像传统的等离子体放电那样依赖真空腔室;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接近室温,可用于温度敏感材料的处理;这种放电技术可以使得放电区域与处理区域分离,且具有高稳定性。等离子体射流在生物医学、表面处理等领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