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信道中的非经典关联和量子信道容量特性理论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在面对高密度的信息存储、高效率的计算和信息安全等问题的情况下,经典信息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此时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则变得尤为重要。当经典通信领域里面出现一系列不易解决的难题时,量子信息技术则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量子计算、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钥分配等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保障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同时,量子态的叠加特性能够编码及存储更高密度的量子信息,而量子态的相干特性能够使多体量子系统处于量子纠缠态。量子纠缠可以应用于许多信息处理的问题当中,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中被当作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近些年来,人们把目光开始关注在水下无线光通信(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UWOC)系统中,希望可以找到有利于光束在水下传输的条件和方法。在量子信息理论研究过程中,量子信道容量和量子纠缠作为基本的量子信息资源,在远距离的水下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海洋湍流的串扰影响从而产生退相干的现象。因此,研究量子信息在海洋湍流中传输的演化过程,得出量子信息资源在海洋湍流不同条件下的传输衰减特性,这对量子信息资源在理论和实际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上述几个部分的内容,本文研究了海洋湍流信道中的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非经典关联和量子信道容量特性。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建立了海洋湍流中OAM单光子特性系统,利用拉盖尔-高斯光束进行理论计算与仿真模拟,得到了不用参数条件下的信道容量和迹距离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信道容量的减少会随着传播距离、流体的平均平方温度耗散率和温度与盐度的贡献比参数的增加,初始OAM量子数、流体的单位质量动能耗散率和内尺度因子的减小而发生改变。相比之下,迹距离的变化规律虽然与信道容量相反,但其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一致的,这为水下无线光通信提供了另一种研究方向。(2)建立了海洋湍流中OAM双光子特性系统,利用拉盖尔-高斯光束进行理论计算与仿真模拟,探索了涡旋光束传输过程中量子纠缠和量子相干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大传输距离和等效温度结构参数,减小纯度因子和方位角量子数,都会使量子信息资源传输质量降低。由于量子纠缠会在某一传输距离后突然消失,产生纠缠猝死的现象,而量子的相干性只表现出渐进的衰减特性,不会消失为0,所以它可以更好地展现量子分布情况。最后,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存在一个几乎与波长无关的最佳波束宽度可以使量子资源达到最大化。(3)利用量子信道容量和量子迹距离等量子信息资源,讨论了贝塞尔-高斯光束在水下无线光通信中的传输规律。进行模拟仿真后发现:传播距离越短,单位质量动能流体耗散率越高,均方温度耗散率越低,温度-盐度贡献比越小,越可以提高量子信道的通信质量。与以往的经典信道容量研究类似,量子信道容量对内尺度因子和各项异性因子的变化也很敏感。与较少的OAM模式相比,较多的OAM模式增强了光纤光栅的量子通道容量,减少了量子迹距离的衰减。此外,在水下无线光通信中贝塞尔-高斯光束比拉盖尔-高斯光束具有更好的抗湍流稳定性。结论可以证明,量子通道容量的衰减可以通过分配量子叠加态来减缓。这些结果为实际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如:无人机编队飞行、机器人协调控制、卫星姿态协调同步等。作为一致性问题的特例,平均一致性跟踪问题指的是各自主体通过和相邻自主体进行通信交流,最终自主体的状态达到所有参考输入的平均值。在实际情况中,自主体间由于通信负载和带宽限制,传输的数据需要进行量化;同时,传输的数据受到距离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通信时延;此外,自主体
能够诊断和治疗人体器官的医疗机器人作为传统手术技术的替代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磁场驱动形式的微纳机器人由于其入侵性小、无线化、驱动力强等特点,许多团体开始研究无线化的磁驱式微型机器人在各种人体器官的中应用,如靶向药物输送、微创手术、主动式胶囊内窥镜等。微纳机器人的尺寸也决定着其具体应用领域,如纳米和微米级可以用于细胞和组织操作、毫米和厘米级可用于器官操作。近十年的研究中,磁驱式微纳机
室内环境中障碍物所导致的信号折射、反射以及多径效应,严重影响着定位过程中信号接入点的筛选、离线指纹库的构建更新以及在线阶段的匹配运算。论文利用测量数据的时空特性,构建基于信号空间分布的离线指纹库,并通过观测数据的时序性约束目标运动过程,以降低指纹库的维护成本,提升在线定位精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非自主部署环境下相似信号接入点的信号冗余以及覆盖区域的交替重叠,提出一种基于相关系数与改进信息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勘探与利用和人们对高容量、高速率和高保密度的信息传递要求的提高,信息的传输媒介由传统的光纤延伸到自由空间(大气、海汽、水下),信息的载体由光振幅、相位、偏振(自旋角动量)以及频率等经典自由度拓展到光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但是,涡旋载波所携带的涡旋(或OAM)模必将受到海水湍流的干扰,因此研究海水湍流对涡旋模的干扰机制是优化水下
随着5G通信商业化应用的普及,作为保障道路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的无人驾驶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迅速发展。车队策略能够帮助无人驾驶车辆节省能耗,拓宽道路容量,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在极小的反应时间内做出正确行驶决策,配有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ITS)的车辆通常采用IEEE 802.11p通信协议传输数据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可靠性。然而车辆的高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蓝光视频的直播[1]、高清移动视频通话[2]、超清交互式网络电视[3]等相关宽带业务在不断地更新和普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同时新技术对移动网络所要求的带宽需求也在日益爆炸增长,这一现象对目前光通信技术中的数据传输速度和传输容量发起了巨大的挑战。对应的,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人员也在对周边配套设施和架构等新型关键应用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应用。其中,拓宽光网络传输系统容量和最
作为物质的第四态,人工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含有大量的电子和活性粒子,因此广泛应用于微电子、材料、汽车以及医疗等行业。低温等离子体按其工作气压可分为低压和常压等离子体。目前市场化的人工低温低压等离子体技术(无论是电容耦合还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由于等离子体密度较高,而且等离子体电场不可控,因此在处理材料的过程中其正离子都不可避免地会轰击材料表面从而对材料造成一定的损伤。二维半导体材料非常薄,如石墨烯和二
硅基光子集成回路是把各类光子器件集成在成熟的硅工艺平台上,形成一个能完成特定功能的高集成度的回路结构。这种以光为主要通信载体的回路具有电子集成电路所没有的优势,如:大带宽、低功耗和大容量等等,在通讯系统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硅材料具有高折射率和良好传输特性,是制作光传输器件的极佳载体,目前已有大量不同类型的基于硅的光器件模型,如光探测器、调制器、分束器和模式转换器等等。光具有多个可复用的维度,基于光
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是过去几十年里科研人员从微观入手研究物质宏观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方法可以从微观尺度对新材料、新药物等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然而由于其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在传统处理器上的一个简单生物实体模拟通常就需要数月的时间。FPGA由于其低功耗和高能效等特点在众多加速平台中脱颖而出。然而,FPGA传统RTL级别的开发有着较大的编程难度和工程设计成本,
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lateral double-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LDMOS)作为一种典型的功率器件,凭借其共面电极易于集成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源管理、照明驱动等领域。纵观LDMOS的发展历程,更高的击穿电压(breakdown voltage,BV)以及更低的比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