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月1日到2020年3月31期间的前列腺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对临床前列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进行总结,并且观察中医药对于前列腺癌治疗的安全性。2.对2011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处方系统中卢建新教授的门诊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卢建新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用药特征,挖掘高频使用的药物组合并尝试对所有处方进行归类,总结其治法治则。方法研究一 231例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证候分析1.一般资料研究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纳入病例信息,建立基本数据库,数据库内容为患者姓名、档案号、出入院时间、中西医诊断、刻下症、确诊时Gleason评分和辅助检查。2.文本挖掘方法:采用SPSS Modeler 18对所有231例的中医诊断和证候进行文本挖掘。使用SPSS Modeler18.0对231例病例资料的中医证候进行文本挖掘后再聚类分析,用以探索诊断为标准聚类所得病例间的共性规律。同时对所有标准证候的证候要素进行统计,探索聚类组间差异和组内共性规律。3.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 Statistics 22对所有病例的全血细胞分析以及生化检查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对象包括疗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其中基线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前后资料对比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4.数据整理方法:将231例病例资料录入到Excel数据表中,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确立患者确诊时的基线状况,包括病理诊断Gleason评分、初次入院PSA水平等。研究二卢建新教授治疗前列腺癌方药规律总结1.数据库建立:原始数据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处方系统,以患者个人信息、中医诊断、西医诊断和处方药物建立查询,对2011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期间卢建新教授的处方数据进行检索。将原始数据录入Excel,建立原始资料库,通过Python 3.7脚本语言,以处方号作为键值,整理出2443张中药处方。采用单方药味数量超过4味且为内服的方剂。经初步数据清洗,2413条有效处方数据被采用以SPSS Statistics和SPSS Modeler进行统计和数据挖掘。对2413条处方数据的药物进行文本挖掘,获得103个中药药名术语,以《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炮制、道地药材或习惯叫法造成的一药多名进行校正,最终得到89味中药药名。2.绘制处方数据矩阵图:用89味中药药名作为矩阵头,使用Python 3.7对2413条处方信息进行穷举转义。绘制只有“0”或“1”作值的89×2413的L型矩阵图。3.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于有效处方数据库,以SPSS Statistic进行描述性分析。4.药味间相关性分析:对于矩阵表,以SPSS Modeler进行数据挖掘,使用Apriori算法对转义后的所有处方寻找频繁项集。5.处方聚类分析:尝试寻找处方分类的模型。结果研究一 231例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证候分析1.病例基线情况:对231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进行描述性统计,年龄为71.16±9.872岁。2.Gleason病理分级:研究观察的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活检病理报告中,Gleason Group分级1到5级分别占23.1%、5.8%、19.2%、21.2%和30.8%。根据风险分层,观察病例中高风险占76.9%。3.初诊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初诊时前列腺特异抗原(n=231),平均水平为68.756ng/mL,中位水平为55.830ng/mL初诊安全性及其他指标水平。4.总体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对23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所有住院记录(n=891)进行分析,总体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为78.17ng/mL。5.安全性指标前后对比:经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各项指标前后无差异。6.前列腺癌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本虚”和“标实”的证候类型占比几乎相当(53.7%对46.3%),本虚标实同时存在者占比69%;脾、肾病位的占比分别是33.29%和20.57%;舌色信息有32%提示阳虚、33%提示阴虚或瘀血,舌质信息42%提示阳虚,舌苔信息显示阴虚和阳虚几乎同比重,其中48%提示脏腑功能气化不畅;脉诊信息弦脉、滑脉和细脉分别占34.73%、26.33%和18.77%,占脉诊全部信息的79.83%。研究二卢建新教授治疗前列腺癌方药规律总结1.处方基本描述性特征:平均每张处方由11味药物组成;共使用89种中药,使用频率超过10%的药物分别是陈皮(90.05%)、炒白术(83.46%)、党参(77.83%)、茯苓(71.86%)、醋莪术(58.52%)、半枝莲(48.98%)、山慈菇(39.99%)、生薏米(37.5%)、柴胡(35.72%)、蜜黄芪(32.86%)、麸炒神曲(32.45%)、焦山楂(31.74%)、蒲公英(28.72%)、当归(26.73%)、白芍(24.08%)、石斛(22.21%)、太子参(18.32%)、甘草(17.70%)、桂枝(16.87%)、炒莱菔子(16.87%)、麸炒枳实(15.62%)、麸炒苍术(14.50%)、炒杏仁(14.30%)、大枣(12.06%)、生姜(11.56%)和石韦(11.27%)。2.高频药物组合频繁项集:对所有结果进行整合,发现“陈皮-茯苓-生姜-党参-炒白术-大枣”、“陈皮-茯苓-生姜-醋莪术-大枣”以及“陈皮-茯苓-生姜-生薏米-大枣”为最常用药物组合。3.2413张处方聚类结果:共聚为4类,聚类1为“茯苓-山慈菇-醋莪术-半枝莲-陈皮-炒白术-党参”;聚类2为“当归-蜜黄芪-柴胡-覆盆子-炒白术-陈皮”;聚类3为“炒白术-党参-陈皮-半枝莲-醋莪术-茯苓”;聚类4为“大枣-生姜-茯苓-生薏米-党参-炒白术-陈皮-半枝莲-山慈菇-醋莪术”。结论1.231例病例观察到14种证型,主要分布是湿热证(27%)、气虚血瘀(26%)、脾肾阳虚(22%)和痰瘀互结(12%)。2.231例病例观察安全性指标前后观察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合理合规的中医药治疗不会为PCa患者带来负担。3.卢建新教授临床以扶正祛邪作为论治PCa的治则,以健脾益气为大法,以“六君子汤”类方和“补中益气汤”类方为基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