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动量守恒对经圈环流建立和变异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环流作为气象学最古老的分支之一,它的研究一直伴随着大气角动量收支的研究。大气中角动量平衡与否一直是衡量一个大气环流图案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平均经圈环流作为大气环流成员之一,在平衡大气角动量在近地表的制造和消耗,以及角动量在自由大气中的输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技进步,气象资料日益丰富的今天,重新研究大气角动量的平衡和输送,以及平均经圈环流的形成,有着很现实的意义。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AMIL,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首先对数值模式中大气角动量的输送和平衡特征进行了评估;其次利用模式模拟研究了大气中平均经圈环流的形成;最后对ENSO事件中大气角动量的循环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数值模式中大气角动量输送和平衡特征的评估利用模式积分结果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大气角动量的平衡和输送,并与Oort所使用的观测资料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影响大气角动量平衡的山脉力矩和摩擦力矩在模式中得到合理的模拟,其分布表明模式大气中热带地区是大气角动量源区,中高纬地区是大气角动量汇区。但模式中热带的摩擦力矩偏大,可能与近赤道辐合带中降水偏多有关。模式能正确描述大气角动量循环过程。通过对比模式输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Oort等观测资料,发现三者在描述大气角动量循环的总体形势上相当吻合,但也存在一些细节方面的差异,这可能跟模式中积云对流参数化和赤道降水的模拟需要进一步改善有关。2)大气中平均经圈环流形成的模拟研究在取消地形高度,保存海陆分布的外部理想条件下,利用大气环流模式模拟静止大气在南北加热差异的驱动下利用大气环流模式模拟静止大气如何通过角动量的制造和消耗,使大气由静止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大气初始时刻静止,因而在启动转动时并不存在动量源。初始场的选取以及辐射加热形成的赤道和两极地区的热力差异,使模式大气在低纬地区有一个热量的源,在极地是热量的汇,从而促使大气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半球的热力直接环流。在低纬地区上升,在极地地区下沉,在这个直接环流的上支是从低纬流向极地的气流,由于科氏力的作用,在极地形成“极地西风急流”,并且有从这个“极地西风急流”向下贯穿的西风到达地表,来消耗大气中西风角动量。随着模式的运行,直接环流加强,地表东风带制造西风角动量加大,上支气流的加强,同样在科氏力的作用下,在副热带地区形成副热带西风急流,同时所谓的“极地西风激流”向赤道靠拢、减弱,最后消失,这时在整个半球形成了靠赤道的直接环流和靠极地一侧的间接环流,两圈环流形成的过程仅仅需要9个小时左右。在大气调整的过程中,大气一直处于角动量极不平衡,大气极不稳定的状态,直至模式运行到17天左右,三圈平均经圈环流形成,大气的角动量收支相继趋于平衡。3)ENSO事件中大气角动量的循环选取1958年到2004年比较典型的6次ENSO暖事件和4次ENSO冷事件,分别进行合成分析,发现在12-2月,相对ENSO冷事件来说,ENSO暖事件从下到上整层大气在低纬地区都有很强的向北动量输送,在高层主要是由于定常扰动和平均经圈环流在ENSO暖事件年同时加强造成,而在低层只有Hadley环流的加强原因。在中高纬地区,ENSO暖事件有很强的向赤道动量输送异常,这主要是由于定常扰动对动量输送的差异引起。由此导致暖事件时副热带西风明显加强。无论是各种运动形式的向北动量输送,还是总的角动量的流函数分布,都表明:在6-8月ENSO暖事件年和ENSO冷事件年差别不大。本文研究表明,大气角动量作为表征大气环流和气候状况的基本参数之一,能够在大气模式这个平台上,很好的来研究平均经圈环流和ENSO等气象学界的一系列问题。
其他文献
目标跟踪技术中,多机动目标跟踪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热点,其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已有的研究表明,多目标贝叶斯滤波算法能对多机动目标进行较好的跟踪,但是现有的多目标贝叶斯滤波算法通常要求目标的初始位置是先验已知的,不能探测与跟踪从观测空间任意位置随机出现的目标。为解决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目标探测与跟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自适应转弯机动目标探测方法,将这两种自适应目标探测方法分别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城市作为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单元,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国家建设创新体系至关重要。住房价格快速上涨使得居住成本不断上升,直接影响劳动者就业和择业过程中选择城市的行为,从而导致劳动力不合理流动,这成为制约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吸引并留住劳动力为城市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问题:住房价格上涨对城市创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也相继出现了人口聚集和空间膨胀的现象,大城市普遍存在着日益加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交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城市的空间结构、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等息息相关,而城市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运量、准时、环保等特点,它作为一种快捷、低碳的出行方式得到了较高的推广,越来越多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来满足
当今社会已处于列斐伏尔所述的资本全球化和城市化的空间生产运动中,建筑设计在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背景下逐渐趋于商品性、一致性,渐渐远离以人为本的实质。且工业与消费主义文化下视觉主导地位,导致人们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而远离身体,致使出现某种限制性和排他性。忽视身体,忽视感知,使建筑逐渐失去真实体验的同时,失去自身特征和个性。本文以身体感知理论为基础,以南头古城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以现象学的视角去检视空间场所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作用距离、高分辨成像等优点,在目标侦察、战场态势感知等军事领域以及灾情探测、环境监测等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获得距离向的高分辨率,需要增加发射信号的带宽,这将产生大量的雷达回波数据,会给接收端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带来很大的负担,使雷达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比较器代替模数转换器(A
儿童戏剧通过舞台演出向社会传达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基于《申报》史料,以民国时期儿童戏剧演出剧目为对象,考察儿童戏剧的演出概况,阐释其主要类型,探究其价值意义,并重新审视我国近代儿童戏剧艺术史,为儿童戏剧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以管窥该时期儿童戏剧生态,进而针对当下对儿童生活中的精神需求予以关怀,为儿童戏剧的传播发展提供某种路径。第一章通过相关史料考察,论述《申报》对民国时期儿童戏
本文通过对高海拔两栖类西藏齿突蟾(Scutiger boulengeri)蝌蚪在实验室特定低温条件下的冷适应微空间行为分布的动态变化分析、温度耐受性实验及在不同适应温度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酶量与活性比较分析,探讨了高海拔两栖类蝌蚪的部分冷适应策略。西藏齿突蟾蝌蚪在不同温度的行为分布是一连续、动态过程,需用多种检验方法综合利用才能进行判断;在15℃,除低海拔分布的西藏齿突蟾种群外所有实验物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整体呈增长趋势。研究表明,在肿瘤早期生长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细胞结构的变化,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是区别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的早期变化之一,这一现象使得对肿瘤的早期非介入诊断成像成为可能。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超声团队提出了超声超分辨成像技术,它在原理上打破了超声的衍射极限,实现了微米级的分辨率,为无创的
(本论文为设计专题研究论文,成果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设计研究报告,第二部分为设计成果。)论文从实际项目的问题出发,通过深圳国王学校赤湾校区的设计实践,研究工业厂房改造为国际学校的设计策略和不同方案的比较。整理归纳不同改造方式所形成的校园空间的特点,寻求在既有旧建筑框架体系下整合丰富校园空间、提升环境品质的可能性,并反映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随着大湾区的建设进行,深圳走向世界的大舞台,成为国际化的大
熔铸含铬耐火材料最有希望作为下一代玻璃电炉和小型熔炉的炉衬材料。为确保熔炉的长使用寿命(最长10年),其侵蚀严重的部位,如液态玻璃液位处的熔池壁段、隔板、溢流区和底梁,应采用高铬含量的KhPL-85型耐火材料;其他部位的炉衬材料可采用低氧化铬熔铸KhATs-26M型耐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