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我国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估计储量可达数十万亿立方米,是常规天然气的几倍。因此在常规油气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针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展开研究,可为我国改善油气能源结构、解决能源潜在威胁提供新的途径。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页岩气的储集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微-纳米孔隙是页岩气赋存的重要空间,探究甲烷在页岩微-纳米孔隙中赋存状态和赋存密度对页岩气藏储气量评估和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重庆市涪陵地区焦页1井(JY1)典型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地层环境,在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构建出不同吸附基质类型(有机质、脆性矿物、黏土矿物)的吸附模型,并在吸附模型中构建出不同类型孔洞结构(矩形孔洞和三角孔洞),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甲烷在不同形状及不同基质类型的模型中的吸附过程。通过分层统计方法确定甲烷在不同基质类型、不同孔洞类型和不同位置的甲烷密度分布,再利用径向分布函数探究甲烷吸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在压强为30MPa,温度为328K条件下,同一种模型中甲烷吸附均出现分层现象,甲烷在狭缝吸附和孔洞内吸附量有一定的差异,孔洞内的甲烷密度基本上大于狭缝中游离甲烷的密度,并且孔洞内的甲烷状态更趋近于液态,矩形孔洞内甲烷吸附密度值和三角孔洞内甲烷吸附密度值略有差异。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吸附模型中,甲烷吸附出现的分层现象在不同位置的具体值略有差异,有机质模型中含气总量比脆性矿物模型中含气量高。最后借助扫描电镜采集JY1井2415米深岩石样本图像,识别出有机质孔隙,根据石墨吸附模型计算出不同位置的甲烷吸附密度,在页岩样品的微观结构图中勾勒出孔隙的轮廓边界,并沿着边界区域赋予不同的甲烷吸附量,计算出页岩实际储层的含气量,计算结果与实际现场解析量值接近。因此利用微观模拟方法来评价页岩气宏观含气量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