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从多种海洋海绵体动物中分离出了一系列具有抗HIV活性的天然环肽类化合物,包括Callipetin A、Papuamides A,B、Theopapuamide B、Neamphamide A、Mirabamide A-D等。对这些环肽类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指出了一些残基为抗HIV所必需的。这些药效团包括β-甲氧基酪氨酸、N端的脂肪酸、L-高脯氨酸、2,3-二氨基丁酸、3,4-二甲基谷氨酰胺等。这些环肽类化合物能够抑制HIV-1进入宿主细胞,从而保护细胞。由于作用在融合阶段的抗HIV药物并不在宿主细胞内起作用,因此与其他的抗艾滋病药物相比,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目前研究证明Papuamide A的作用靶点是HIV本身,而并非是宿主细胞。本课题拟对Sansalvamide A环肽进行结构改造,引入一些抗HIV环肽的必需氨基酸残基,以期望所设计的Sansalvamide A环肽衍生物具有抗HIV的活性。用一系列的β-甲氧基芳基丙氨酸代替Sansalvamide A环肽中的苯丙氨酸,用L-高脯氨酸代替L-亮氨酸,设计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分子。合成过程简述如下:(1)β-甲氧基芳基丙氨酸的制备:本文以苯甲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合成了赤式-N-乙酰基苯丝氨酸。用氨基酰化酶对其进行拆分,得到了光学纯的(2S.3S)和(2R,3R)-苯丝氨酸(ee100%)。研究了苯丝氨酸羟基甲基化的条件。对其拆分获得了(2S.3S)-β-甲氧基苯丙氨酸。在此基础上,又成功制备了光学纯的(2S.3S)和(2R,3R)-β-对甲氧基-β-对甲氧苯基丙氨酸(ee100%)。与文献所报道的比旋光度进行对比,发现基本一致。(2)环肽的制备:以Boc-(2S.3S)-β-甲氧基苯丙氨酸和(2S.3S)-β-对甲氧基-β-对甲氧苯基丙氨酸为原料,与亮-亮-缬-亮甲酯四肽连接得到链五肽,再经环合得到2个目标分子。实验中研究了非天然氨基酸的制备、链肽及环肽的合成情况,以重结晶和柱层析为分离、提纯手段,制备了纯的非天然氨基酸、链肽和环肽,并以IR、1H NMR、13C NMR、MS对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