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理想认知模型为理论基础,统计软件AntConc及BNCweb为研究工具,以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为研究数据,以英语中的空间介词ON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研究空间介词ON的空间意义和非空间意义以及非空间意义是如何通过ICM衍生的。 认知语义学是以人们的日常经验为基础,重点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认知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人们会形成一种相对的稳定的心智结构,也就是认知模型(CM)。相对而言,理想认知模型(ICM)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人们对一系列经验的抽象。因此,ICM是对CM理想化表达经验和知识的一种强调,它们并无本质差别。 ICM是一个母域,在这个母域里是由多个子ICM构成的一个集束模型。理想认知模型的四项基本结构,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其中命题结构是意象图式结构的出发点,意象图式结构是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形成的基础,而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是两种建立空间意义向非空间意义映射的方法。 空间介词ON是英语中使用非常频繁的介词,因此,本论文选取空间介词ON为研究对象。本论文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在理想认知模型下空间介词ON的空间意义是什么? 2.在理想认知模型下空间介词ON的非空间意义是什么? 3.在理想认知模型下空间介词ON的空间意义和非空间意义的关系是什么?首先,就命题结构来说,空间介词ON的意义呈分层结构。CONTACT是 S1的意象图式,CONTACT也是空间介词ON的典型意象图式。其他空间介词的意象图式是由CONTACT意象图式转换而来的。 其次,ON的意义可以归纳为12种,分别用S1-S12表示。这些意义划分成两个子ICM,分别为空间意义(S1,S2,S3,S4)和非空间意义(S5,S6,S7,S8,S9,S10,S11,S12)。 第三,S1是S2,S3和S4的中心,并且S1,S2,S3和S4是非空间意义的下级中心。非空间意义是从空间意义衍生而来的。非空间意义的衍生不是随意的,而是与每个空间意义相对应的。介词ON非空间意义的衍生可能由多次映射而成的,这一点可以在隐喻的丰富映射和贫乏映射上体现出来。命题结构和意象图示结构都是隐喻转喻的基础,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是实现ON意义延伸的方法。 本文在理想认知模型下,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空间介词ON的意义。突破了从单一的角度去研究空间介词意义的局限,全面的解释了空间介词ON的空间意义和非空间的关系。然而,本文对介词ON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英汉空间介词的原型意义会被延伸到了不同方向,它们可能会有了不同的意义。